某女,68歲,2009年11月14日初診
雙膝關節(jié)疼痛、活動不利,發(fā)現(xiàn)尿隱血3年。
現(xiàn)病史:患者確診類風濕關節(jié)炎多年,間斷服用中藥控制,情況尚可。近來雙膝關節(jié)疼痛又作,活動(行走、彎曲等)不利。3年前不慎因外傷后服用消炎藥導致尿檢發(fā)現(xiàn)尿經治療后無明顯好轉。(20091112)尿檢:紅細胞435.7,紅細胞78.426,白細胞高倍21.744,上皮細胞高倍120.8,上皮時報高倍視野27.972,上皮細胞155.4。
現(xiàn)癥見:乏力明顯,膝關節(jié)疼痛、活動不利,不喜人近。其余尚可。
既往:高血壓病史,目前控制良好。
體型體貌:體型中等偏胖,面虛浮黯淡,色斑較多。下肢浮腫。心情欠佳。舌質暗。
處方:
2009年11月24日 二診:
服用上藥后,全身有力,關節(jié)疼痛情況改善明顯,彎曲無困難。(20091123)尿檢示:尿隱血3+,紅細胞185.3,白細胞60.4,上皮細胞41.9,電導率9.5。
原方14貼。
另:黃師此方較為復雜,系多方合方。
廣大網(wǎng)友可從多角度考慮。
書欣:細細研究發(fā)現(xiàn)此案錯綜復雜,黃師從體質、疾病方面入手,取得療效,但遠期療效有待觀察。類風濕關節(jié)炎和尿隱血同時出現(xiàn)在病人身上,經多方治療仍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足以證實此案的難治性。明日公布處方,希望廣大網(wǎng)友積極發(fā)言,開拓思路。
處方:黃連3g黃芩10g白芍20g阿膠12g生麻黃5g制附片10g細辛5g炙甘草10g生黃芪15g桂枝12g干姜6g紅棗30g赤芍10g
黃芪桂枝五物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黃連阿膠湯三方合方。
患者體型中等偏胖,面虛浮黯淡,色斑較多。下肢易浮腫。提示患者屬黃芪體質。黃芪桂枝五物湯本為古代血痹專方,該患者黃芪體質兼以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史多年,下肢活動不利,故用之。因考慮其疲乏明顯,精神欠佳,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振奮精神,兼以止痛通痹。
關于血尿的原因,在此可以考慮由抗生素引起。據(jù)查:氨基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等)、頭孢類藥物(如先鋒Ⅳ號等)均可引起腎毒性損害,出現(xiàn)血尿,頭孢類藥物若與氨基甙類藥物或利尿劑合用,腎毒性更大。其他藥物如阿斯匹林、感冒通等亦可引起血尿。
血尿遷延3年不愈,故用黃連阿膠湯止血。
為何不用豬苓湯:該患者現(xiàn)以無痛性血尿為主,無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故用黃連阿膠湯加強止血之功。
Q:想問一下版主,為什么白芍用量最大,加上赤芍共30克。
能幫具體說一下嗎
A:回樓上,首先在仲景時代是不分白芍赤芍,宋代以后方有赤白之分
習慣認為,白芍偏于柔肝緩急止痛,赤芍偏于活血化瘀;
從藥證角度來看芍藥主治急痛,用于各種疼痛性疾病,故此多用;
借鑒現(xiàn)代研成果,其主要成分芍藥總苷被制成帕夫林,在風濕免疫科被廣泛應用,具有不錯的調節(jié)免疫功能。
故黃師在一些免疫病時也喜大量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