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span lang="EN-US"> 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jiān),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1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譯文】黃帝說:好的,秋天的脈象如浮,怎樣才算??? 岐伯說:秋脈主應(yīng)肺臟,屬西方之金,萬物之收藏成熟之季節(jié)也,因此脈氣來時(shí)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違反了這種現(xiàn)象,就是病脈。 黃帝說:怎樣才是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浮軟而中央堅(jiān),兩旁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脈氣來,浮軟而微,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說:秋脈太過與不及,發(fā)生的病變?cè)鯓樱?span lang="EN-US"> 岐伯說:太過會(huì)使人氣逆,背部作痛,慍慍然郁悶而不舒暢;其不及會(huì)使人呼吸短氣,咳嗽氣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間有喘息聲音。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秋季的脈象問題,秋季的脈象好像是在飄浮一樣,但如果脈氣來浮軟而中央堅(jiān),兩旁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脈氣來浮軟而微,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肺主周身之氣,太過則反逆于上,而為背痛,肺之腧穴在背也。其不及則令人氣虛而喘,呼吸少氣而咳。虛氣上逆則血隨之而上行;虛氣下逆則聞呻吟之病音。蓋肺主氣而司呼吸開闔,其太過則盛逆于外;其不及則虛逆于內(nèi)也。 —————————————————— 【注釋】1.慍:(yun韻)《易·夬·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dú)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薄对?shī)·邶風(fēng)·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薄墩撜Z(yǔ)·學(xué)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楚辭·九辯》:“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薄墩f文·心部》:“慍,怒也?!薄队衿ば牟俊罚骸皯C,意也,怒也,恨也?!边@里用于惱怒、怨恨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