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長期從事燒烤工作,低頭彎腰時間較多,近幾年陸續(xù)出現(xiàn)腰酸和頸項部的酸重,頭幾年諸癥在休息后會緩解,隨著燒烤店日益繁忙,頸腰部的癥狀也日益加劇,近半年來發(fā)展至患處,日夜酸脹,休息后也未能緩解,遂求治于當?shù)蒯t(yī)院骨科,拍dr片顯示,頸椎病退行性變,腰椎退行性變。予以藥物治療未見明顯好轉。因其朋友近來在我處針刺治療頸椎病,感覺效果尚可,遂同來我處,尋求針灸治療。 一診:診斷已明確,患者的癥狀是因為頸、腰椎的骨質增生引起的,且局部肌肉略微僵硬,遂不假思索按常規(guī)方法予以針刺。 取穴:頸椎病開路方,腰痛開路方,留針半小后起針。 二診:因當?shù)亻T診是每周一次的,一周后患者復診,腰部癥狀較原來有減輕,頸項部癥狀酸脹依舊。因當時門診較忙,也覺得此病只能緩緩圖之,遂按原法針刺,針后局部加拔火罐。 三診:患者自訴上次針刺后,腰部癥狀明顯減輕,僅勝少許酸重感,頸椎病的情況未見絲毫減輕,自上次針灸治療后,反而出現(xiàn)頭暈的癥狀,一方面建議患者近期做一個頸椎MRI,一方面考慮從氣血方面來針刺,以改善患者當前的癥狀。 刻下患者臉色微黃,比實際年齡顯老,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辯為氣血不足。 治療:雙足三里,雙合谷,俱用補法,留針半小時,不拔罐。 針后患者即感頸椎病癥狀明顯減輕,頭腦變的清亮。腰部癥狀消失。 四診至六診患者癥狀日漸減輕,幾近消失,按三診方法針刺。 按語:頸椎病開路方,腰痛開路方,是筆者門診運用最多的方子,往往能在不辯證的情況下,即發(fā)揮出色的療效。此例患者腰部用開路方之后明顯緩解,而頸椎癥狀未見改善,反而出現(xiàn)頭暈癥狀,一方面考慮椎動脈供血的問題,讓患者配合檢查。另一方面,按傳統(tǒng)中醫(yī)的思維解決患者的病痛。 究其針刺后出現(xiàn)頭暈的癥狀,概與用開路方后有關。因開路方雖說效果尚可,但用針頗多,此患者本屬氣血足,針刺過多行氣活血太過,而進一步耗損氣血,故在二診后出現(xiàn)頭暈。及時四診合參,辯明病證,更換針刺處方。 盡量用針稀疏,選用合谷配足三里,而用補法。此配穴出自李氏,叫做益氣補中方,對臨床各種虛勞羸損,中氣下陷、不足皆有不錯的效果。很吻合患者當時的情況,所以能一次針刺就有明顯改善。也和近來一直思考的氣血思路是治病思路之綱,不謀而合。 又按,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合治內(nèi)府,調補后天氣血。華佗云:主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外臺秘要》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另氣上沖目。此處以毫針補法代替灸法而已。 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原穴,激發(fā)本經(jīng)原氣,而供給全身,尤是頸和腦。 故兩穴合用,手法得當短時內(nèi)就讓患者緩解癥狀,乃至痊愈。
| 本文為作者投稿,發(fā)于中醫(yī)家,轉載請注明出處,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 |
|
來自: 昵稱35877444 > 《腰椎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