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兒童藥代動力學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點,兒童用藥劑量應(yīng)較成人更為準確,但由于缺乏適用于兒童的藥品規(guī)格,有些藥品說明書中也沒有標明兒童的用藥劑量,因此需要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兒科用藥劑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根據(jù)兒童年齡計算 ①Fried公式: 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②Young公式: 小兒藥物劑量=(年齡×成人劑量)/(年齡+12)。 ③其他公式: 1歲以內(nèi)兒童用量=0.01×(月齡+3)×成人劑量。 1歲以上兒童用量=0.05×(月齡+2)×成人劑量。 根據(jù)年齡計算用藥劑量的方法不太實用,很少被兒科醫(yī)師采用,但對某些劑量不需要十分精確的藥物,如鎮(zhèn)咳藥、助消化藥,仍可以按年齡計算。 根據(jù)兒童體重計算 ①若已知兒童的每千克體重劑量:直接乘以體重即可得1日或1次劑量。 如口服氨芐西林,劑量標明為1日每千克體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兒童體重為15kg,即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為一次75~300mg。 ②若不知兒童每千克體重劑量,可按下式計算: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70。 ③若不知道兒童的體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6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6+3。 7~12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5+3。 1~10歲小兒體重(kg)=年齡×2+8。 如所得結(jié)果不是整數(shù),為便于服藥可稍做調(diào)整。用體重計算年長兒童的劑量時,為避免劑量過大,應(yīng)選用劑量的下限。反之,對嬰幼兒可選擇劑量的上限以防藥量偏低。 根據(jù)體表面積計算 按體表面積計算劑最為合理,適用于各個年齡階段,包括新生兒及成人,即不論任何年齡,其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是相同的。 對某些特殊的治療藥,如抗腫瘤藥、抗生素、激素,應(yīng)以體表面積計算。此種計算比較合理,但首先要計算兒童體表面積。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0.035)+0.1。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30)×0.02+1.05。 或用下表折算兒童體表面積。 兒童體重與體表面積粗略折算表:
上表不適宜體重大于30kg的兒童,對10歲以上的兒童,每增加5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如體表面積(30kg)=1.15m2,體表面積(35kg)=1.25m2,體表面積(50kg)=1.55m2,體表面積(70kg)=1.73m2。體重超過50kg時,則每增加10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劑量,直接乘以個人的體表面積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可按下式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表面積(m2)/1.73m2。 按成人劑量折算表計算 按下列年齡折算比例表折算,總的趨勢是劑量偏小,然而較安全,下表可供參考。 兒童劑量按成人劑量折算表: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計算的劑量,還必須與病兒具體情況相結(jié)合,才能得出比較確切的藥物用量,如: 1、新生兒或小嬰兒腎功能較差,一般藥物劑量宜偏小。 2、對新生兒耐受較強的藥物如苯巴比妥,則可適當增大用量。 3、重癥患兒用藥劑量宜比輕癥患兒大。 4、須通過血腦屏障發(fā)揮作用的藥物,如治療化膿性腦膜炎的磺胺類藥或青霉素類藥物劑量也應(yīng)相應(yīng)增大。 |
|
來自: 理想心愿圖書館 > 《醫(yī)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