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健脾補氣,化瘀利水。主治肝硬化腹水,脾虛氣滯型。證見:腹脹如鼓,小便不利,腹壁青筋顯露,下肢浮腫,大便溏粘,脈弦數(shù),舌紅嫩,苔薄白。 【處方組成】生黃芪50克,黨參30克,紅花、川芍、赤芍各6克,檳榔、當(dāng)歸尾、莪術(shù)、炮山甲、地龍、車前子(包)各10克,益母草、茯苓皮、八月札、垂盆草、白花蛇舌草、馬鞭草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苔白膩為濕重于熱者,應(yīng)加蒼術(shù)12克、生苡仁30克;無腹水者,去車前子、茯苓皮,加阿膠30克、天花粉30克、生地20克、枸杞子10克;鼻衄、嘔血者,加羚羊角片3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21例,結(jié)果:臨床治愈7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