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血,軟堅收斂,消腫止痛。主治痔瘡。 【偏方組成】草決明20克,朱砂蓮、煅牡蠣、馬勃、黃柏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布包馬勃與它藥同煎30分鐘,去渣留汁內(nèi)服,每日3次,每次約160毫升。 【加減】如便血嚴重者,可加槐角24克、地榆30克;紅腫痛劇者,加黃芩10克、黃連10克、黃柏15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木通6克、車前草15克;虛癥便秘者,加火麻仁30克、生地15克、杏仁10克、郁李仁5克;實癥便秘者,加熟大黃巧克、枳實9克;伴氣虛痔核脫出者,可加黃芪30克、潞黨參15克、升麻15 克、柴胡15克;血虛者,加熟地15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阿膠10克。 【病例驗證】朱某,男,49 歲,工人。患者8年前,無明顯誘因大便時滴鮮血,伴腫物突出,脫出物便后能自行回納肛內(nèi)。近兩年出血加重,呈噴射狀,便后多次暈倒,肛內(nèi)突出物需用手按壓方可還解,曾在他院用止血藥等治療,效果不佳。伴有口苦咽干,胃脘痞滿,食少便秘,肛門灼痛,小便黃,舌質(zhì)紅,苔黃厚膩,脈弦數(shù)。經(jīng)檢查,癥屬Ⅱ型內(nèi)痔,濕熱型。治以清熱除濕,消痔止血通便之法,予消痔飲加黃連10克、黃芩15克、槐角20克、地榆30克、熟大黃30克、枳實12克、茯苓15克。服藥四劑后血止,口苦咽干、胃脘痞滿等癥狀消失,二便通暢,舌質(zhì)淡,苔微黃,脈細數(shù)。用上方去黃連、黃芩、熟大黃、枳實,加黃芪20克、當歸12克、大棗4枚,服藥14天。查:痔核明顯縮小無脫出,繼服藥32天再檢查,痔核已全部萎縮。追蹤一年無復(fù)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