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口子”一詞,見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的詞義解釋是:“指夫妻倆:老倆、小倆,也說兩口兒。 ”那么,夫妻為何被稱之為“兩口子”?
有民俗學(xué)家考證,“兩口子”的說辭,出自晚清文人 《燕京雜錄》里的一則筆記,說的是有兩位府衙錄簿,掙得同樣薪水,一個是單身,另一個新娶了妻子。這光棍漢情愿把自己的一半工資,贈與同事花費,附有字條寫道:些許碎銀錢,笑納勿推辭;我只單口漢,君乃兩口子。 “子”在舊時兼稱男女,意即“你們兩個人”,由此,“兩口子”不再泛指隨便的兩口人,成為夫妻倆的代名詞。 夫妻常被人叫做 “兩口子”,無疑帶了些溫柔親昵的色彩。其實,這“兩口子”之說,還有段小故事。在明朝洪武年間,江南書生高文敬,一日外出,在河中救出一名叫作路春花的女子。兩人一見鐘情,私訂終身。誰知春花被當(dāng)?shù)貝荷倭_公子搶走納為小妾。后借丫環(huán)小玉相助,高文敬與路春花二人雙雙出逃,但卻被羅公子追上,相互撕扯中,羅公子墜崖身亡。羅家勢力強大,高文敬與路春花二人被打入死牢候斬。洪武皇帝朱元璋得知此事,親自審問,終于真相大白。于是朱元璋便免除高文敬與路春花二人的死罪,將二人分別發(fā)配到湖北的桃園口和安徽的金山口。雖遠隔千里,但二人兩情如舊,當(dāng)?shù)厝硕己芫粗厮麄?,就稱他們?yōu)椤皟煽谧印薄?nbsp;劉煥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