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朝既滅,擺在項羽面前的有三個選擇,一是學習西周姬發(fā)稱王,分封家族子弟;二是沿襲春秋戰(zhàn)國,分封各路諸侯為王,自己為霸主;三是學習秦始皇,放棄分封,獨攬?zhí)煜隆?/p> 項羽并不想學秦始皇。當時的人認為秦始皇建立的帝國之所以短命,苛刻的刑罰是一方面,不搞分封則是另一方面。 也不能學周武王。武王伐紂,主力是武王,而項羽的隊伍是諸侯聯軍。項羽的實力顯然不足以與諸侯為敵,不能不考慮諸侯的利益。 2 因此,項羽在滅秦之后,順應了大多數人的愿望,裂土封王,恢復春秋戰(zhàn)國時列國并存、盟主主宰天下的政治局面。 頭一個封的是項羽自己。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以九個郡為封地。第二個是劉邦。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地為巴、蜀、漢中三郡。 項羽又把八百里秦川一分為三,封三個秦朝降將為王,目的就是把劉邦死死地堵在巴蜀,不讓他出來: 3 魏王姬豹改封西魏王,封地為河東(今山西);瑕丘公申陽是張耳的男寵,曾經率先攻下河南郡,接應楚軍過黃河,有功,被封為河南王,封地就在河南郡。 韓王韓成仍舊統(tǒng)治韓國土地;趙國大將司馬卬平定了河內樹立戰(zhàn)功,封為殷王,統(tǒng)治河內;趙王歇改封為代王,統(tǒng)治代郡(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東北部)。 張耳被封為常山王,統(tǒng)治原來的趙國(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當陽君英布封為九江王,封地為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帶)。 4 英布的岳父吳芮,率領百越精兵跟隨諸侯入關,被封為衡山王。義帝熊心的柱國共敖率兵攻克了南郡(今湖北省荊州地區(qū)),有戰(zhàn)功,被封為臨江王。 燕王韓廣被改封為遼東王,統(tǒng)治遼東(約為今遼寧?。谎鄧髮⒉剌本融w有功,并且跟隨項羽入關,被封為燕王,統(tǒng)治燕國(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 齊王田巿,被改封為膠東王,封地就是膠東,齊將田都自發(fā)救趙,跟著項羽入關,被封為齊王,封地就是齊國(今山東北部和東部)。 5 原齊王田建的孫子田安曾攜濟北數城歸附項羽,被封為濟北王,統(tǒng)治濟北,建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 成安君陳馀雖然沒有跟著項羽入關,但是有賢名,對趙國也有功,項羽聽說他現在正在南皮(今河北南皮)隱居,就把南皮等三縣都封給了他。 從這次分封里,可以看出來很多東西。 6 第一,對劉邦的分封是為了解決劉邦這個隱患,牢牢地掌控關中。而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全都是秦國時的官吏,是秦人治秦。用秦人在關中治秦,誰也不能說他項羽不公道。 可是這三個人畢竟是害得二十萬子弟被坑殺、秦國被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秦人對這三個叛徒是恨之入骨了。 這樣一來,章邯等三人要在關中立足,就不得不依靠項羽的支持,不得不對項羽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7 第二,對于劉邦、章邯等人以外的新舊貴族和割據勢力,項羽采用打壓舊貴族、安撫新勢力的手段,將根深蒂固的舊貴族割據勢力調離各自的地盤,讓親近他的新興勢力取而代之。 這就使舊貴族勢力大減,失去威脅,也讓親近自己的勢力嘗到甜頭,更加服從,同時還制造了諸侯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怨恨,無法對項羽構成威脅。 第三,諸侯封地的設置,也是本著互相牽制的原則,防止某一個諸侯突然崛起。 8 項羽的如意算盤打得是不錯。但是,他的封賞真的能讓親楚勢力滿意嗎?被打壓的諸侯真的甘心受欺負嗎? 這正是: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項羽掌權,天下地分。 近者得利,遠者寒心。恣意妄為,種下禍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