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出處注 孟曉路 作者投稿 儒家網(wǎng) 發(fā)表 孔子二五六八年丁酉閏六月十一日辛酉 耶穌2017年8月2日 序
清儒李子潛(毓秀)先生作訓(xùn)蒙文,后經(jīng)改定為《弟子規(guī)》,以淺顯之言詳說做人規(guī)矩,文約而義豐,詞近而旨遠,真今日科學(xué)教自由主義虛無主義時代之對癥良藥也。 民間有識之士率先將此文從諸多古人著作中提出而大力弘揚之,政府亦從而跟進,一時間誦讀之聲遍城鄉(xiāng),舉國之人幾無有不知者。《弟子規(guī)》之澤日見廣被矣,非議之聲亦漸盈耳矣!批評者所屬立場五花八門,不但有自由派后現(xiàn)代派,亦竟不乏儒門中人。 所詬病于此文者,多以此乃毓秀據(jù)私見而作之一淺文耳,板起面孔教訓(xùn)些徒束縛人之條框,不堪登大雅之堂,不合儒學(xué)之經(jīng)義。實則此文甚有所本,并無違經(jīng)之處,未可輕訾也。 有見于此,故將文中諸句于經(jīng)傳之根據(jù)出處,盡量注出。讀此,執(zhí)偏見者其將醒乎!于《弟子規(guī)》之詬責(zé)亦將息乎!
丁酉閏六月上旬 亞聖七十三代后裔孟慶弗敬序 于保定東北郊之南常保村
【總敘】
弟子規(guī) 圣人訓(xùn)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xué)文
論語學(xué)而第一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yīng)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禮記玉藻: 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zhí)業(yè)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 曲禮上: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鄭注:應(yīng)辭唯恭于諾。論語為政第二: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勞。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zé) 須順承 白虎通義卷七三綱六紀(jì):父子者,何謂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子者,孳孳無已也。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 鄭注:聽先生之言既說(同悅)又敬。論語為政第二: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疏:色難者,謂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鬃蛹艺Z六本第十五:子曰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朱子童蒙須知言語步趨第二:父兄長上有所教督. 但當(dāng)?shù)褪茁犑? 不可妄大議論。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yè)無變 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xí)必有業(yè)。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內(nèi)則: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于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白虎通·嫁娶》:男不自專娶,女不自專嫁,必由父母、須媒妁何?遠恥防淫泆也。 曲禮上: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朱子小學(xué)外篇嘉言第五第十五段:司馬溫公曰,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 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安有嚴君在上,而其下敢直情,自恣不顧者乎?雖非父母,當(dāng)時為家長者亦當(dāng)咨稟告而行之,則號令出于一人,家政可得而治矣。 朱子家禮司馬氏居家雜儀: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dāng)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內(nèi)則曰: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茞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藏之以待乏。鄭康成曰:待舅姑之乏也,不得命者不見許也。又曰:婦若有私親兄弟將與之,則必復(fù)請其故,賜而復(fù)與之。夫人子之身,父母之身也,身且不敢自有,況敢有私財乎?若父子異財,互相假借,則是有子富而父母貧者,父母饑而子飽者。賈誼所謂假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不孝不義,孰甚於此!茞,昌改切。耰,音憂。誶,音碎。)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內(nèi)則: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身不衰。 朱子小學(xué)嘉言第五第十七段:橫渠先生曰,舜之事親有不悅者,為父頑母嚚,不近人情。若中人之性,其愛惡,若無害理,必姑順之。若親之故舊所喜,當(dāng)極力招致。賓客之奉當(dāng)極力營辨。努以悅親為事,不可計家之有無。然又須使之不知其勉強勞苦,茍使見其為而不易,則亦不安矣。郯子鹿乳奉親、蔡順拾椹等故事 。晉皇甫謐故事。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禮記曲禮上:為人子者,聽于無聲,視于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論語為政第二: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鄭注:孝子不妄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憂。 朱子注:舊說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為憂乃可謂孝,亦通。 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第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孝行:曾子聞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不虧其身,不損其形,可謂孝矣。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孟子萬章上: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 朱子小學(xué)明倫第二第二十一段:○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 無怨,謂無怨於父母之心。不逆,順而諫之也。舜與閔子騫故事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fù)諫 號泣隨 撻無怨 內(nèi)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fù)諫;不說,與其得罪于鄉(xiāng)黨州閭,寧孰諫;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曲禮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孝經(jīng)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dāng)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故當(dāng)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有疾,武王不說(說通脫) 冠帶而養(yǎng);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孝經(jīng)紀(jì)孝行章第十:孝子之事親也,病則致其憂。朱子家禮: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婦無故不離側(cè)。親調(diào)嘗藥餌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滿容。不戲笑,不宴游,舍置馀事,專以迎醫(yī)檢方合藥為務(wù)。疾已,復(fù)初。 漢文帝故事。二十四孝親嘗湯藥:前漢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yǎng)無怠。母長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喪三年 論語陽貨第十七: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中庸: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 白虎通義卷十喪服:春秋傳曰三年之喪,其實二十五月也。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禮記問喪:成壙而歸,不敢入處室,居于倚廬,哀親之在外也;寢苫枕塊,哀親之在土也;故哭泣無時。 禮記間傳: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醢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 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始食肉者先食干肉。 白虎通義卷十喪服: 所以必居倚廬何?孝子哀,不欲聞人之聲,又不欲居故處,居中門之外。倚木為廬,質(zhì)反古也。不在門外何?戒不虞故也。故禮大傳曰:父母之喪居倚廬。于中門外,東墻下,戶北面。練而居堊室,無馀之室。又曰:婦人不居倚廬。又曰天子七日,又曰公諸侯五日,卿大夫三日而成服。居外門內(nèi)、東壁下、為廬,寢苫塊,哭無夜時,不脫绖帶。既虞,寢有席,疏食飲水,朝一哭,夕一哭而已。既練,舍外寢,居堊室,始食菜果,及素食,哭無時。二十五月而大祥,飲醴酒,食干肉。二十七月而禫,通祭宗廟,去喪之殺也。 按:自孔子弟子之后,又有廬墓三年之做法。又曲禮上:居喪之禮……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fù)初。 朱子小學(xué)外篇嘉言第五嘉言第二十四段○父母之喪,中門之外擇樸陋之室為丈夫喪次。斬衰寢苫枕塊,不脫絰帶,不與人坐焉。婦人次,於中門之內(nèi)別室,撤去帷帳?衾褥?華麗之物。男子無故不入中門,婦人不得輒至男子喪次。晉陳壽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托幸娭_黨以為貶議。坐是沈滯坎坷終身。嫌疑之際不可不愼。 嘉言第二十三段○古者父母之喪旣殯食粥。齊衰 疎 食水飮,不食菜果。父母之喪旣虞,卒哭 疎 食水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食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飮醴酒。始飮酒者先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古人居喪,無敢公然食肉飮酒者。漢昌邑王奔昭帝之喪,居道上不素食?;艄鈹?shù)其罪而廢之。晉阮籍負才放誕,居喪無禮。何曾面質(zhì)籍於文帝坐曰,卿敗俗之人,不可長也。因言於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聽阮籍以重哀飲酒食肉於公坐。宜擯四裔,無令汚染華夏。宋廬陵王義眞居武帝憂,使左右買魚肉珍羞,於齊內(nèi)別立廚帳。會長吏劉湛入。因命臑酒,炙車螯。湛正色曰,公當(dāng)今不宜有此設(shè)。義眞曰,旦甚寒。長吏事同一家。望不為異。酒至。湛起曰,旣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隋煬帝為太子,居文獻皇后喪,每朝令進二溢米,而私令外取肥肉?脯?鮓,置竹筒中,以蠟閉口,衣襆裹而納之。湖南楚王馬希聲葬其父武穆王之日,猶食雞臛。其官屬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食蒸豚。何代無賢。然則五代之時,居喪食肉者,人猶以為異事。是流俗之弊,其來甚近也。今之士大夫,居喪食肉飮酒無異平日。又相從宴集,靦然無愧,人亦恬不為怪。禮俗之壞,習(xí)以為常。悲夫。乃至鄙野之人,或初喪未歛,親賓則齎酒饌,往勞之,主人亦自備酒饌,相與飮啜醉飽連日。及葬亦如之。甚者初喪作樂以娯尸,及殯葬,則以樂導(dǎo)轜車,而號哭隨之。亦有乗喪卽嫁娶者。噫,習(xí)俗之難變,愚夫難曉,乃至此乎。凡居父母之喪者,大祥之前皆未可食肉飮酒。若有疾暫須食飮。疾止亦當(dāng)復(fù)初。必若素食不能下咽久而臝憊,恐成疾者,可以肉汁及脯醢,或肉少許助其滋味。不可恣食珍羞盛饌,及與人宴樂。是則雖被衰麻,其實不行喪也。唯五十以上,血氣旣衰,必資酒肉扶養(yǎng)者,則不必然耳。其居喪聽樂,及嫁娶者,國有正法。此不復(fù)論。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論語學(xué)而第一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朱子注: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民德歸厚,謂下民化之,其德亦歸于厚。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論語為政第二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出則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白虎通義卷七三鋼六紀(jì):兄者,況也,況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順行篤也。 尚書虞書舜典第二: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文十八年左傳云: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中庸第十五章:詩曰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朱子注:夫子誦此詩而贊之曰,人能和于妻子宜于兄弟如此,則父母其安樂之矣。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兹诓肥焦适?。論語顏淵第十二: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朱子小學(xué)善行第六第四十九段:○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隋唐,皆旌表其門。麟德中高宗封泰山,幸其宅,召見公藝,問其所以能睦族之道。公藝請紙筆以對。乃書忍字百余以進。其意以為宗族所以不協(xié),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禮節(jié)或有不備,更相責(zé)望,遂為乖爭。茍能相與忍之,則家道雍睦矣。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內(nèi)則: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 論語微子第十八: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論語鄉(xiāng)黨第十: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朱子曰:杖者,老人也。六十杖於郷。未出不敢先。旣出不敢后。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禮記曲禮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姪娣,士不名家相長妾。鄭注:雖貴,于其國家猶有所尊也;卿老,上卿也;世臣,父時老臣。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稱呼長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 則云某姓某丈。按釋名,弟訓(xùn)第,謂相次第也。某丈者.,如云張丈李丈。某姓某丈者.,如云張三丈李四丈。舊注云。
對尊長 勿見能 禮記曲禮上: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鄭注:當(dāng)謝不敏,若曾子之為。曲禮下:侍于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鄭注:禮尚謙也。不顧望,若子路帥爾而對。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曲禮上:遭先生于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道路遇長者. 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禮記曲禮上: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朱子童蒙須知言語步趨第二: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 語言詳緩, 不可高言喧哄, 浮言戲笑。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朱子童蒙須知言語步趨第二:若父母長上有所喚召,卻當(dāng)疾走而前,不可舒緩。禮記曲禮上:見父之執(zhí),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曲禮上:侍坐于君子,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资瑁壕訂柛苏撸?,別事也,謂向語已畢,更問他事,則起而對者,事異宜新更敬,又起對也。
視勿移 禮記曲禮上:毋淫視??资瑁何阋曊?,淫謂流移也。目當(dāng)直瞻視,不當(dāng)流動邪盼也。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白虎通義卷七三綱六紀(jì):敬諸父兄,六紀(jì)道行。又曰:諸父兄弟,父子之紀(jì)也。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內(nèi)則: 雞初鳴,咸盥漱。易曰:君子以向晦入燕息。弟子職:夙興夜寐,衣帶必飭…少者之事,夜寐早作。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 :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 論語子罕第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述而第七: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論語陽貨第十七: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公冶長第五: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jié) 襪與履 俱緊切 內(nèi)則曰: 雞初鳴,咸盥漱,…冠緌纓,…屨著綦。弟子職: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既拼盥漱,執(zhí)事有恪。攝衣共盥,先生乃作。 論語堯曰第二十: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如廁. 必去外衣。下,必盥手。朱子童蒙須知衣服冠履第一: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襪, 皆須收拾愛護, 常令潔凈整齊。我先人常訓(xùn)子弟云,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頭, 謂頭巾;未冠者, 總髻。腰. 謂以條或帶束腰。腳謂鞋襪。 此三者,要緊束, 不可寬慢。寬慢, 則身體放肆,不端嚴, 為人所輕賤矣。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內(nèi)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浣;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朱子童蒙須知衣服冠履第一:凡脫衣服. 必齊整折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 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污。仍易于尋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 則不免垢膩,須要勤勤洗浣。破綻,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只要完潔。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曲禮上:毋固獲…毋絮羹。鄭注:欲專之曰固,爭取曰獲??资瑁何阈醺?,絮謂就食器中調(diào)和鹽梅也;若得主人羹,更于器中調(diào)和,是嫌主人食味惡也。雜細事宜第五: 凡飲食,有則食之,無則不可思索。但粥飯充饑,不可闕?!诧嬍持?,勿爭較多少美惡?!讹嬌耪ゐB(yǎng)生避忌》:故善養(yǎng)性者,先饑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shù)而少,不欲頓而多。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飲酒. 不可令至醉。 鄭氏規(guī)范第一百二十二條: 子孫年未三十者,酒不許入唇;壯者雖許少飲,亦不宜沉酗杯酌,喧呶鼓舞,不顧尊長;違者箠之。
步從容 朱子童蒙須知語言步趨第二 :凡行步趨蹌,須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躑。
立端正 曲禮上: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曲禮上:立如齊。
揖深圓 拜恭敬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 凡相揖, 必折腰。
勿踐閾 禮記曲禮上: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鄭玄注:閾,門限也。禮記玉藻:賓入不中門,不履閾??资瑁翰宦拈撜撸撻T限,足不履踐門限之上。
勿跛倚 勿箕踞 內(nèi)則:升降出入不敢…欠伸跛倚…。曲禮上:立毋跛,坐毋箕??资瑁毫⑽沲苏?,跛偏也,挈舉一足,一足踏地;立宜如齊,雙足并立,不得偏也。坐毋箕者,箕謂舒展兩足狀如箕舌也。
勿搖髀 曲禮上:坐如尸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zhuǎn)彎 勿觸棱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開門揭簾,須徐徐輕手,不可令震驚聲響。
執(zhí)虛器 如執(zhí)盈 入虛室 如有人 禮記少儀:執(zhí)虛如執(zhí)盈,入虛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論語子路第十三:宰我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朱子小學(xué)善行第六第二十四段:○劉器之待制初登科,與二同年謁張觀參政,三人同起身請敎。張曰,某自守官以來常持四字。勤?謹?和?緩。中間一后生應(yīng)聲曰,勤?謹?和旣聞命矣。緩之一字某所未聞。張正色作氣曰,何嘗敎賢緩不及事。且道,世間甚事不因忙后錯了。 論語雍也第六: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朱子集注:呂氏曰力行所知,不憚所難為。朱子小學(xué)嘉言第五第十四段:○大要前軰作事,多周詳。后軰作事,多闊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喧哄爭斗之處,不可近;無益之事,不可為,謂如賭博籠養(yǎng)打球踢球放風(fēng)禽等事?!参kU,不可近。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禮記曲禮上:戶外有二履,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曲禮上:將上堂,聲必揚 ?!俄n詩外傳·卷九》: 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謂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親見之。母曰:乃汝無禮也,非婦無禮。《禮》不云乎?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掩人不備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無禮也。于是孟子自責(zé),不敢去婦。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對(答也)父母長上朋友,必稱名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許衡故事
借人物 及時還 后有急 借不難 朱子童蒙須知灑掃涓潔第三:凡借人文字, 皆置簿鈔錄主名, 及時取還。呂祖謙先生《辨志錄》:凡借人書冊器用,茍得己者,則不須借;若不獲己,則須愛護過于己物;看用才畢,即便歸還;切不可以借為名,意在沒納,及不加愛惜,至有損壞;大率豪氣者于己物多不顧惜,借人物豈可亦如此?此非用豪氣之所,乃無德之一端也。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論語為政第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顏淵第十二: 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ァS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span>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 終身為善,一言則敗之,可不慎乎? 老子第五章:多言數(shù)窮,不入守中。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子曰辭達而已矣。論語學(xué)而第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論語泰伯篇第八: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第二: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陽貨第十七: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論語學(xué)而第一: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 朱子注:言約信而合其宜,則言必可踐也。論語里仁第四: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独献印返诹拢悍蜉p諾必寡信。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曲禮上:安定辭。陳澔注:程子曰心安定者,其言安以舒;不定者,其辭輕以疾。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guān)己 莫閑管 孔子家語觀周第十一: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粺o多事,多事多患。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nèi)省 有則改 無加警 論語里仁第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學(xué)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朱子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xué)之本矣。
唯德學(xué) 唯才藝 不如人 當(dāng)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論語子罕第九: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論語季氏第十六: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學(xué)而第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泛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論語學(xué)而第一:子曰泛愛眾。論語顏淵第十二: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孝經(jīng)三才章第七: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 論語顏淵第十二:子夏曰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按:仁即人對其同類之愛也。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荀子·非相》: 形不勝心,心不勝術(shù)。術(shù)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shù)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shù)惡,無害為小人也。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論語子路第十三:剛毅木訥,近仁。論語里仁第四: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論語顏淵第十二: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論語述而第七: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學(xué)記曰:教學(xué)相長。曲禮上:不茍訾。大學(xué):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
勿諂富 勿驕貧 論語學(xué)而第一: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勿厭故 勿喜新 尚書盤庚上: 人惟求舊,器非求舊,唯新。論語微子第十八: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按馳也)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程門立雪故事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列子說符: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朱子家訓(xùn):慎勿談人之短,切勿矜已之長。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guī) 道兩虧 《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朱子童蒙須知言語步趨第二:凡聞人所為不善,下至婢仆違過, 宜且包藏, 不應(yīng)便爾聲言。當(dāng)相告語.,使其知改?!盾髯印げ黄垺罚壕映缛酥拢瑩P人之美,非諂諛也。 《孔子家語·辯證第十四》:揚人之惡,斯為小人。論語陽貨第十七: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墩撜Z·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國語·晉語四》:善,德之建也?!犊鬃蛹艺Z·顏回第十八》: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謂,吾不知其仁人也。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中庸:厚往而薄來。禮記曲禮上:分勿求多。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論語公冶長第五,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子貢問曰 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大學(xué):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 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鬃蛹艺Z顏回第十八:子曰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詩經(jīng)·大雅·抑》:無言不讎 [chóu] (應(yīng)答),無德不報。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禮記·表記》: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朱子童蒙須知雜細事宜第五:凡待婢仆,必端嚴,勿得與之嬉笑。朱子家訓(xùn):婢仆不可不恤。程頤《上谷郡君家傳》:治家有法,不嚴而整。不喜笞撲奴婢,視小臧獲如兒女。諸子或加呵責(zé),必戒之曰貴賤雖殊,人則一也。(按臧獲:奴婢之賤稱)朱子小學(xué)善行第六第四十六段:○陶淵明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缮朴鲋?。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論語季氏第十六: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朱子注:流俗者,風(fēng)俗頹靡,如水之下流,眾莫不然也。 論語述而第七: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xué)也。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論語學(xué)而第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論語學(xué)而第一: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子貢問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大學(xué):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唯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大學(xué):見賢而不能舉, 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耸篂閲?,災(zāi)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余力學(xué)文】
不力行 但學(xué)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xué)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論語為政第二: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朱子童蒙須知讀書寫文字第四: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豈不到乎。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朱子童蒙須知讀書寫文字第四: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 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嚮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中庸: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房室清 墻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朱子童蒙須知灑掃涓潔第三:凡為人子弟,當(dāng)灑掃居處之地,拂拭幾案, 當(dāng)令潔凈。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dāng)嚴肅整齊。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朱子童蒙須知讀書寫文字第四:凡寫文字,須高執(zhí)墨錠,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執(zhí)筆,雙鉤端楷書字,不得令手揩著豪。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 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寫文字,須要子細看本,不可差訛。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朱子童蒙須知灑掃涓潔第三:文字筆硯, 凡百器用, 皆當(dāng)嚴肅整齊,頓放有常處。取用既畢,復(fù)置元所。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朱子童蒙須知讀書寫文字第四:凡書冊,須要愛護, 不可損污縐折。濟陽江祿, 書讀未完, 雖有急速, 必待掩束整齊,然后起,此最為可法。朱子小學(xué)嘉言第五第八十九段:○顏氏家訓(xùn)曰,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后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
非圣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朱子小學(xué)內(nèi)篇立教第一第二段:其異端非圣賢之書,傅宜禁之,勿使妄觀以惑亂其志。
勿自暴 勿自棄 圣與賢 可馴致 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論語述而第七: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滕文公上: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朱子小學(xué)嘉言第五第六十段:○濂渓周先生曰,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伊尹、顏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于市。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xué)顏子之所學(xué),過則圣,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作者簡介:孟曉路,字慶弗,號童奄,西歷1970年生于河北獻縣。中國人民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F(xiàn)于河北大學(xué)哲學(xué)系任教。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師孔子》、《七大緣起論》、《形上學(xué)方法》、《寒山詩提綱注解》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