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近一年多好幾次都是低燒,還都是后半夜發(fā)燒,白天退燒,晚間又會反復(fù)??偨Y(jié)原因是因為積食上火引起的,肚子都是漲漲的,伴隨便便干燥。吃藥都吃藍芪口服液和治積食和咳嗽的藥。建議好了以后還要鞏固三五天,藥一吃都要十天,是藥三分毒,病一次孩子就瘦一圈。 最近的一次發(fā)燒是一個月前,睡到半夜我給她蓋毯子,又發(fā)熱 了,體溫計測37.5度,拿溫毛巾擦了擦。早起測37.2度,手心熱,舌苔發(fā)白,精神還很好,就依舊上幼兒園。在家里忐忑一天,到放學時間,從教室嬉笑飛奔出來,沒有一點病色,吃飯也挺正常,就是當天沒有便便。晚上不出意外又低燒,繼續(xù)溫水擦拭,整晚安睡,周六休息在家,說肚子不舒服,做了通便的推拿,喝熱水,下午便便比較硬顏色暗,拉了臭臭就好了第一步。 積食后多半都會伴隨喉嚨充血,上火各種癥狀,之后的還會咳嗽有痰。朋友給的建議,多喝水,做推拿退熱和調(diào)理腸胃,還有就是有痰要讓寶寶吐出來,這樣才會好得快,要不咳嗽還會嚴重。嘗試給孩子拍背,教她咳嗽有痰要吐出來,一開始不會,只吐口水。后來咳嗽的時候她自己有意識,慢慢的學會吐痰。因為積食肚子漲漲的,就買了山楂干片煮水,加上冰糖和蜂蜜,口感很不錯,這樣的‘飲料’;很快喝光光~~不到一個星期,佳佳好 了,第一次不吃藥痊愈,成功~~ 孩子發(fā)燒的時候媽媽守著都是很揪心,佳佳這次是積食低燒,就是半夜要量幾次體溫,溫水擦擦汗。孩子高燒的時候,這幾點要格外注意: 1、發(fā)熱的24小時不強求退燒,任其發(fā)熱,即便用藥也會反復(fù)燒回來; 2、 39度以下多喝溫開水,39度以上喝淡溫鹽水,都要小口喝,多次喝,利于身體循環(huán); 3、身體熱四肢涼,要將孩子手腳搓熱,利于散熱,或者熱水泡腳。 附上不完全積食推拿方法,親試非常有用: 1.清胃經(jīng) 位置:大拇指橈側(cè)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dǎo)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shù):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jīng) 位置:食指橈側(cè)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dǎo)積滯 次數(shù):約100~500次 3.推小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guān)節(jié)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jié) 次數(shù):100~500次。 4.掐揉四橫縫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guān)節(jié)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dǎo)滯,消除積食 次數(shù):來回10次 5. 下推七節(jié)骨 位置:七節(jié)骨位于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于便秘、脫肛等癥。 次數(shù):100~300次 6.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癥。 次數(shù):100~300次 7.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shù):100-200次 8.捏脊(佳佳特別喜歡)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shù):5次 圖上表示的次數(shù),我其實并沒有完全按照方法,因為推拿的時候沒有用滑粉之類,次數(shù)多孩子會感覺疼,總歸按摩還是會對孩子身體有幫助的,不拘泥刻板。 積食容易導(dǎo)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yīng)當調(diào)理脾胃。孩子積食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積食引起發(fā)熱或高熱也是讓家長很焦心的,減少對孩子的用藥,也能讓孩子建立起更強的免疫力。孩子嬌嫩需要家長精心呵護 ,親身實踐的推拿方法希望能幫助更多孩子。 |
|
來自: 遁甲老人good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