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肯尼亞,隨處可見堆積在地上的輪胎,然而這些可不是簡單的廢品,在當(dāng)?shù)厝说难劾?,這些都是寶貴的物品。他們會(huì)將廢棄的輪胎回收制作成涼鞋,看似不可思議的商品,卻受到了當(dāng)?shù)厝说淖放酢D為一位非洲小伙正在拆卸輪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將輪胎拆干凈。 輪胎一般用在汽車的壽命為3至5年,但很多時(shí)候一點(diǎn)小破損就被迫換掉,給地球制造越來越多的“垃圾”。圖為一位工人正在用刀將輪胎割下來,算是技術(shù)活。 對此,肯尼亞人則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把輪胎改造成拖鞋,既環(huán)保又耐穿。圖為賣涼鞋的商販,款式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顏色卻很多。 在物資貧乏的肯尼亞首都奈洛比,所有東西都很寶貴而有價(jià)值。當(dāng)?shù)厝税演喬ギ?dāng)鞋底的鞋子叫“Akalas”,比市售的鞋子還要耐用上10倍。 商人一般從先廢棄場收集可用的輪胎,并把多余或破損的部分先切割、裁剪掉,在切割的過程要謹(jǐn)慎小心,否則就會(huì)變成凹凸不平的制鞋材料。圖為一位工人坐在巨大的輪胎里工作。 接下來就是組裝軟墊、磨平邊角,并固定鞋帶與鞋底的過程。完成后,可賣到2至5美金(約合人民幣13元至33元之間)的價(jià)格。圖為工廠里的工人。 因?yàn)閮r(jià)格適中,再加上環(huán)保和耐穿,當(dāng)?shù)氐娜嘶旧隙紩?huì)人手一雙,圖為商販正在給來往的行人展示輪胎鞋的質(zhì)量,做工雖然有點(diǎn)粗糙,但是質(zhì)量卻有保障。 圖為一雙很有個(gè)性的輪胎涼鞋,此外就算涼鞋損壞的話,還可以拿到街頭的修理攤修理,所以當(dāng)?shù)厝速u一雙涼鞋可以穿很久,直到修補(bǔ)不了為止。 圖為一位坐在輪胎廠里制作涼鞋的工人,他們每天會(huì)用最低的價(jià)格收購這些輪胎,然后再以較高的價(jià)格賣出去,利潤很高,賺的也很多。 圖為一家商店賣的涼鞋,款式多樣。老板說這些涼鞋在店里十分的受歡迎,很多顧客都會(huì)買幾雙回去。除此之外,商家還推出了越來越多的款式供顧客選購,這些新穎又別致的純手工涼鞋在這里賣的很火爆。這些由輪胎制作的鞋子非常耐磨,很受當(dāng)?shù)厝说南矏邸?/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