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作為母親,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最愛自己而不是討厭自己。但,媽媽也是人,也會犯錯,也會有各自的壞習慣。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避免這些陋習,給孩子展現(xiàn)最好的自己。 孩子最討厭的媽媽都有哪些呢? -01- 邋遢的媽媽 很多寶媽在有了寶寶之后就變成了家里最邋遢的人,以前每天出門要打扮一兩個小時,而現(xiàn)在衣服隨便套一件,頭發(fā)胡亂抓兩下,化妝什么的更不用說了。 優(yōu)媽不止一次地聽到這樣的話: 你都當媽了,還化什么妝??? 你都當媽了,還用得著做發(fā)型嗎? 你都當媽了,怎么還喜歡花里胡哨的衣服? 不知道為什么,好像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偏見和歧視:女人一旦結(jié)了婚當了媽,就得舍棄以前的興趣愛好,放棄化妝打扮,稍微打扮打扮自己就是浪費金錢,浪費時間。 而且寶媽自己也用要帶孩子的理由安慰自己??墒莾?yōu)媽認為,為了寶寶好,寶媽才應(yīng)該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因為,你越時髦,孩子越自信。 你的光鮮亮麗是夫妻恩愛的表現(xiàn),是親子相依的表現(xiàn),是生活幸福的表現(xiàn)。 媽媽絕不僅僅是寶寶的保姆,更是寶寶的老師,寶寶的榜樣。試想一個連自己都收拾不好的媽媽,還怎么去照顧孩子呢? -02- 愛哭窮的媽媽 “你知道養(yǎng)你有多不容易嗎?” 這是一句非常傷害孩子的話。這句話的背面意思仿佛在告訴孩子,媽媽所有的困難都是因為有了我。表現(xiàn)在金錢觀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哭窮”。 “家里很窮,所以不買”; “家里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 “掙錢不容易,爸媽上班很辛苦”…… 我也曾見過很多為了心愛的玩具死纏爛打的孩子,和很多以“家里窮”為借口,不給買的媽媽。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種下了種子,影響他一輩子。 所以,你可以告訴孩子,什么可以買,什么不能買,為什么不能買,但不要拋給孩子“沒錢”,“買不起”的理由。 -03- 說爸爸壞話的媽媽 很多媽媽都喜歡把孩子拉到自己這邊,想要孩子成為最親近的人,至少能在夫妻吵架時偏向自己。 但是不要忘了,家庭關(guān)系中,夫妻關(guān)系要在親子關(guān)系之上,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于無意識里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 心理咨詢師、“家長必讀講堂”特聘講師范葳老師(點擊進入范葳老師相關(guān)文章)曾在做分享時說過:“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孩子透過什么方式與父母連接呢?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通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div>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會采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fā)生相同的事。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時,我們正在給孩子什么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懶惰、不負責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樣!” “你爸爸愛賭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樣愛賭博!” “你爸爸都不顧家,你以后千萬不可以像他一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長大的孩子,最終會變成你不愿看到的樣子,他也會懶惰,也會不負責任,也會不顧家。 -04- 不守信用的媽媽 孩子有一種暴躁叫做“媽媽給逼的”。真的是這樣,在生活中,不只孩子會讓爸媽生氣,爸媽也會讓孩子暴躁。不守信用就是其中的一點。 前不久,優(yōu)媽《你的壞脾氣,早晚毀了孩子!》一文中提到的自己的朋友娟子帶娃的經(jīng)歷,因為答應(yīng)了孩子寫完作業(yè)就可以帶她下樓玩,而因為孩子的完成態(tài)度不好而不履行,孩子跟她置氣。 糾正孩子學習態(tài)度固然重要,而答應(yīng)孩子的事情也要做到。不然,孩子開始會暴躁,想要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后媽媽的微信會逐漸消失,孩子會變得更加難以教育。 媽媽失信行為給孩子樹立了消極的榜樣,不說話不算數(shù),很難要求孩子說話算數(shù),只要你無法完全監(jiān)控,孩子隨時存在失信的可能。 -05- 愛發(fā)脾氣的媽媽 一個正常的家庭里,是有著相對明確的“性別分工”的:父親是男孩的榜樣,是家庭的支柱,有著陽剛、勇敢、堅強的特點;而母親,是女孩的榜樣,是家庭的后勤部長,有著溫柔、包容、體貼的一面。 但是在某些家庭里,情況卻顛倒了,母親性格強勢,說一不二,掌管家里大事小情;而父親卻很懦弱,經(jīng)常被妻子指責、批評,看不到一個男人該有的自信和擔當。 于是,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男孩,更容易變得跟父親一樣懦弱、自卑;而女兒,則有可能繼承母親的尖酸刻薄,繼續(xù)影響著下一代人。 -06- 總說“我為你好”的媽媽 “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啥都干不了,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你報這個學校,聽我的,以后找工作容易!” “你跟他分手吧,找個家庭條件好的,我們不會害你的!” 類似這樣的話,不勝枚舉。 媽媽似乎總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小時候,不許動這個不許動那個;大一點不許早戀,要專心讀書;等孩子成人了,一時又怕孩子考不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又怕沒有好專業(yè),考上好專業(yè)又怕沒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怕沒有好女婿或者好兒媳。。。 其實父母一直在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擅自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罷了。 這里不是要批評父母說這些話有什么不對,但大家想一想,誰沒有年輕過?誰年輕那會兒不是一片雄心打天下?干什么到了孩子這里就非得照著父母的意見走呢? 放手,讓他們自己選擇。即便是走錯了,碰壁了,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有些路就是要孩子一個人去闖,這是他的人生,不要替他活。 -07- 總玩手機的媽媽 手機確實重要! 讓你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天下大事; 讓你做為全職媽媽不在職場就可以了解到職場變化; 讓你不用遠行就可以看到美景,了解到別處的風俗人情。。。 而手機也的確綁架了很多媽媽們的生活,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在廁所一待就是半小時,甚至更長。 媽媽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孩子會感覺到媽媽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 很多沉溺于游戲的孩子,開始他們并非想深陷其中,而是被父母“拋棄”,推向虛擬世界。于是,你在那里擺弄手機,孩子也學著你的樣子看葫蘆畫瓢;你瘋狂的刷微博、微信,不讓孩子打擾自己也遞給孩子一部手機,孩子就只能在游戲里尋找伙伴。最終孩子無法自拔,你帥鍋給游戲,卻不知是自己的不陪伴,才讓孩子興趣單一,沒有情調(diào)。 所以,為了孩子,改掉這些陋習,成為孩子更愛的媽媽吧! 來源:教子有方
|
|
來自: 昵稱22668607 >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