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 喜歡艾葉兒的獨特香氣,所以也喜歡艾灸時艾的藥香味兒,喜歡點燃艾條煙氣裊裊升騰的樣子, 中醫(yī)理論認為,腎主水,司開闔,膀胱貯藏尿液,故夜間尿多尿頻多責之于腎與膀胱,實為陽氣虛衰所致。素體陽虛或年高久病致腎陽不足,封藏失職,膀胱失約,攝納無權(quán),或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陽,或脾陽虛衰不能充養(yǎng)腎陽致脾腎兩虛,下元溫攝不固,均會導致夜尿增多。 艾灸穴位:神闕、氣海、關(guān)元、中級、腎俞、命門、八髎穴、三陰交。 艾灸方法:依次每穴15分鐘。每日一次,15次一個療程。 穴位說明: 1、神闕,位于臍窩正中,又名臍中,屬任脈。 注意神闕穴施灸結(jié)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鐘,防止受涼。 2、氣海。位于臍下1.5寸,屬任脈。凡虛脫、形體羸瘦、疲憊乏力等氣虛病證均可治療。 3、關(guān)元,位于臍下3寸處,系三陰與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現(xiàn)代研究證實,按揉或震顫刺激關(guān)元穴后,可通過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達到治療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目的。 神闕、氣海、關(guān)元均是人體要穴。氣海是人體元氣的海洋,關(guān)元是元氣出入的“關(guān)卡”,是任脈和身體的足三條陰經(jīng)相交會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兩穴合用,能夠大補臟腑的虛損。無論是補腎氣還是補腎陽,關(guān)元和氣海都是必選的穴位。 經(jīng)常艾灸這3個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夜尿頻多,對腹痛腸鳴、水腫、泄痢脫肛、中風脫證等,亦有獨特療效;同時可使人精神飽滿、體力充沛、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 4、中級,肚臍下方約4寸,任脈氣血在此達到了天部中的最高點。主治:小便不利等。 5、腎俞 ,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位置:在腰部,當?shù)?span lang="EN-US">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遺尿,遺精,陽萎,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水腫,耳鳴,耳聾,腰痛。 腎俞是腎的背俞穴,不管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只要是腎臟的問題,都離不開它。它是陰陽同補的一個穴位,用艾條溫灸它,能夠振奮腎臟的元氣,起到培元固本、益腎助陽的功效。 6、命門,督脈穴,位置: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 命門是藏真火的穴位,就是通常叫的“命門火”。艾灸命門,能夠鼓動命門之火,從而溫腎助陽。 7、八髎穴,八髎穴位對我們?nèi)梭w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yù)防作用,特別是泌尿生殖系統(tǒng)方面的問題,而且對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八髎穴的位置怎么找?直立位或者俯臥位時,臀部肌肉上面明顯有兩個凹陷,就是美人窩,八髎穴位于美人窩往下內(nèi)側(cè),恰恰是骶骨所在的位置。如果找不到美人窩,簡單來說就是把手放到腰帶上(平時系腰帶的地方),從這個位置稍微往下一點,用手去找,可以找到一個圓形的骨性凸起,在它和背部的正中線之間的中點就是上髎穴的位置,用手四指一放,就把四個穴位都找到了。 8、三陰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內(nèi)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于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這個穴位在摸的時候一般都有一點脹,壓的時候會有痛感。 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diào)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有尿急、尿頻的困擾,趕緊體驗下艾灸治療的神奇療效。 僅為喜愛和學習,幫助姊妹早日康復,非商業(yè)宣傳。 |
|
來自: 昵稱4109509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