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中興之臣”之一。如今,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社會熱點,關于他的書、傳記充斥在各大機場的書店。其中,他的家庭教育理論,也引得無數(shù)后人追捧、模仿。
曾國藩的家訓,的確有出彩之處。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shù)得著的侯門望族,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
有人統(tǒng)計過,曾國藩共有三個兒子、六個女兒……發(fā)展到現(xiàn)在,曾國藩的后人已經(jīng)綿延至第八代,有突出成就的人多達240多人。
當然,這些后人當中,幾乎沒有人能超越曾國藩,但有人評價說:“曾家那么多后代,沒有一個壞人,這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span>
曾國藩家書中,最核心的兩個字是:“勤”與“儉”。他時時教育孩子十六個字,而且要求這十六個字是讓他們銘記一生的,即“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span>
曾國藩在三十歲之前,是一個資質(zhì)平庸、毛病多多的人,人生目標只是功名富貴、光宗耀祖。 中了進士之后,他去北京當官,見過了世面,又加上覺得自己過了三十還沒立起來,痛定思痛,立下了“學作圣人”之志。 這之后,他的人生才算是真正開了掛。
三十歲后的曾國藩,勤于律己,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近于苛刻。我個人覺得他其實活得挺累的,用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詞匯來說,是“患有強迫癥”。他一生按照理學修養(yǎng)的標準修身養(yǎng)性,幾乎從不給自己松懈的機會,對兒女們的要求也很高。
比如說,他對子女衣著的要求十分的嚴格,就連小女兒到總督府看他時穿得好一些、鮮亮一些都讓曾國藩覺得太華貴了,指責小女兒不應該穿成這個樣子,讓她趕快換掉。
曾氏家族旺了那么多年,或許跟曾國藩的家教分不開關系,但過分夸大“家教”的作用,其實也是有失偏頗的。曾氏子女當中,也有一些過得凄涼的,只不過這部分人被忽視掉了。
(二)
一生注重養(yǎng)生的曾國藩,只活了六十一歲。或許是遺傳的緣故,他的兒子兒女們似乎身體都不大好。
曾國藩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曾紀弟,一歲就夭折了。
二兒子曾紀澤,曾是大清著名的外交官,在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與俄國進行的外交談判,但他身體也不大好,51歲死去。
三兒子曾紀鴻,曾經(jīng)計算出圓周率到100位,這在大清朝來說也算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因為身體單薄,他活到34歲就去世了
令人唏噓的是曾國藩的女兒們。
曾國藩一共生有六個女兒,其中一女早夭。 他的長女叫曾紀靜,20歲就嫁人了。
這個大女婿是曾國藩找書時找到的。眾所周知,曾國藩是個書蟲,廣泛地收集藏書。他聽說知府袁家藏書甚多,便上門拜訪。
為了搞到藏書,曾國藩主動請媒,給大女兒曾紀靜和袁家公子袁榆生定了一門“娃娃親”。這一許配,就把女兒推進了火坑。
原來,袁榆生性格浮躁、游手好閑,結(jié)婚之前就瞞著岳父先娶妾。婚后不久就在外面花天酒地,曾國藩曾多次在家信中囑咐家人不要嘲諷這個女婿,要以禮相待,希望他能悔改。
可是,袁榆生哪里聽得進去?
曾國藩只好把他接到軍營親自教導,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袁榆生不僅欺騙岳父,甚至仗著老丈人的“保護傘”,大肆招嫖,強搶民房。
曾國藩不好直接收拾他,只好拿女婿的家丁和妓女出氣,這讓袁榆生覺得失了面子,吞服鴉片試圖自盡,造成一時轟動,曾國藩顏面盡失。
再之后,袁榆生貪污軍餉被發(fā)現(xiàn),曾國藩憤怒得直接跟他斷了關系。
與女婿斷絕關系后,曾紀靜更受冷落。她幾次想回到娘家生活,但曾國藩堅決不許??赡茉谠鴩挠^念里,女人要時刻謹記并嚴格遵守“嫁雞隨雞”“三從四德”“夫為婦綱”的祖訓遺風,所以大女兒這盆已經(jīng)“潑出去的水”是萬萬不能回門的。
最終,曾紀靜在29歲時因抑郁癥死在婆家,未能生育。
(三)
曾國藩的次女曾紀耀18歲時嫁給曾國藩的養(yǎng)子陳松年(又說叫陳松生)。
陳松年的爹,曾經(jīng)是曾國藩的手下,因兵敗太平軍而自殺。
那時候,陳松年只有十歲,曾國藩就收留了這個孩子,并將自己的二女兒許配給了他。
陳松年幼時聰穎過人,但成年后卻碌碌無為。沒什么本事也就罷了,關鍵是脾氣還很大。
曾紀耀很有才華,她精通外語,出任過英、法大使,陳松年則隨之在使館里做一些幫手工作。
曾國藩最小的女兒曾經(jīng)記錄二姐婚后的生活,說她早遭受過很多非人待遇,但一直委屈順從,對丈夫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百般忍受。
她總結(jié)二姐一生,用了“抑郁終身”“無生人之歡”“令人愴念不置”等字眼。
1881年,曾紀耀因病在法國巴黎去世,年僅39歲。
曾國藩的三女兒曾紀琛,性格比較老實。她被曾國藩許配給他的好友、湘軍將士羅澤南之子羅兆升。
兩親家曾經(jīng)共創(chuàng)湘軍,私交甚好,曾國藩在三女兒曾紀琛幼時,就定下了這門親事??墒?,這位三女婿是紈绔子弟,整日醉生夢死,流連于花街柳巷。
最過分的是,曾紀琛坐月子時,他還跑到秦淮河拈花惹草,最后被人綁架,曾國藩派人全城大搜查也不見這位姑爺?shù)纳碛啊?/span>
有這樣一個紈绔子弟,一般背后都有一個對兒子寵溺無度、沒見識也沒格局的媽。曾紀琛的婆婆,潑悍乖戾,尖酸刻薄,她手下的婢女都敢辱罵這個兒媳。
自小接受父親“三從四德”教育的曾紀琛,從不敢有任何反抗??v容之下,處境越來越艱難。她也曾想回到娘家去生活,但又被曾國藩拒絕了。
后來,曾國藩又把三女婿搞到身邊調(diào)教,女婿終于有了改進,恰好紀琛又生了兒子,一時皆大歡喜。
孰料,曾國藩奉命北上之日,女兒女婿也同時攜幼回湘,就在登船的時候,水陸軍舉炮為曾國藩送行,“其聲震耳,久而不絕”,紀琛懷中幼子因受驚導致夭亡(話說曾氏家族子孫怎么那么容易掛掉)。
曾三小姐深受打擊。后來,她又生了個女孩,結(jié)果更被羅家歧視?!盁o后即不孝”,三小姐謹尊此禮,力勸丈夫納妾,并先后為其張羅納張氏、洪氏為妾,就在洪氏身懷有孕時,羅兆升歿于赴任途中,時年43歲。
丈夫早逝,三小姐終日以淚洗面,悲傷之余,紀琛常常婉言勸慰洪氏,希望能保重身體,如能生一子,也可為羅家傳宗接代。不久,洪氏果然生下遺腹子,曾三小姐視如己出。她一生勤儉持家,68歲去世。
曾國藩的四女兒曾紀純,被曾國藩許配給好友郭嵩燾的長子郭依永。郭嵩燾是中國第一任駐外大使,他的兒子倒是人品端正。
曾四小姐與丈夫的感情也算美滿,不久就生了兩個孩子,豈料結(jié)婚三年后,丈夫就病逝了。這對曾四小姐的打擊非常大,她積勞成疾,身體越來越虛弱,35歲時去世。
(四)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四個女兒的不幸,常常讓曾國藩陷入自責。到了晚年,他或許意識到“龍未必生龍,鳳未必生鳳,老鼠的兒子也未必只會打洞”,也意識到“早婚與幸福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他一直沒有給小女兒曾紀芬定“娃娃親”。
曾五小姐出嫁時,已24歲,這在清代算是典型的晚婚了。她所嫁之人,是清末著名的官僚資本家聶緝椝(音同“歸”)。當然,他成為著名的官僚資本家是后來的事。
曾國藩將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許配給他,是因為他聽說聶緝椝他爹寧愿自己被罷官,也頂住上層壓力不親手制造冤案。他被這位小縣官的風骨所感動,也考察過聶緝椝的人品,所以拋棄了門第之見,促成了這樁婚事。
曾五小姐多才多藝,特別擅長書法。她所嫁的聶緝椝,還只是一個小公務員。之后,他們的婚姻遵循了“女大三,抱金磚”的俗語,成就了一段佳話。
論門第,聶家老太爺不過是個知縣,與曾國藩一等侯爵、總督、門生部屬故舊半天下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別。
聶家對這來頭奇大的媳婦,自然是小心侍候,不敢怠慢。曾紀芬秉承父親的勤儉美德,相夫教子,侍奉翁姑,和睦親鄰,做得賢惠萬分。
曾五小姐出嫁時,曾國藩已去世,但他的勢力還在。他的胞弟曾國荃對聶緝椝呵護有加,先后幾次向朝廷舉薦這位侄女婿。不久,聶緝椝升任江南機器廠總辦。
隨后,這位女婿果然不負期望,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就將一個虧空二十多萬兩銀子的企業(yè)救活,而且盈利頗豐。于是,曾國荃再次向朝廷保薦聶緝椝出任上海道臺(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上海市市長)。
清廷有“親不保親”的明文規(guī)定,按說曾國荃保薦侄女婿聶緝椝是違規(guī)的??墒钱敶褥笾ぢ櫨儣耸莻€能人,短短幾年時間就將原先虧損的江南機器廠盤活了,不禁大為感嘆。大清王朝能干事的人才確實太少了,慈禧太后破了回例,批準了曾國荃的保薦。
再之后,聶緝椝幾乎以一己之力振興了整個聶氏家族。1911年,他因病去世。
31年后,抗日戰(zhàn)爭即將勝利,曾紀芬去世,福壽而歸。
曾家五姐妹中,以她最為幸福、長壽。
(五)
曾國藩雖能平定邦國,一生殺人如麻,號稱“曾剃頭”,但是,對自己的女婿卻毫無辦法?;蛟S是因為確實管教不下來,或許是因為礙于親家的顏面不好“收拾”,但最核心的原因,恐怕還是他太愛面子,太追求所謂的“禮法”。
他不是沒有實力收拾女婿、收容嫁出去的女兒,但他寧肯女兒們婚姻不幸也不愿對封建禮教來一次反抗,唯恐這樣做了,自己就不是圣人了。
如果再往陰暗里想一想,早期曾國藩是把女兒們的婚姻當成自己的政治籌碼的。相比這些政治利益,或許女兒們的幸福并不顯得很重要。
身在官場,他講究“門當戶對”,迷信“龍生龍,鳳生鳳”,在四個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將她們許配給了友人的兒子,給她們定了很多“娃娃親”。結(jié)果,反而害了幾個女兒一輩子。
他經(jīng)常教育女兒要學會逆來順受,不要因為丈夫行為不檢點就回到娘家來,而應該回到夫家去照顧公婆。古代改嫁、回娘家的女人不是沒有,曾國藩也絕對有能力這么做,但他沒有,說到底還是為了面子,為了利益,為了遵“圣人訓”吧。
曾國藩所有的女婿都是他自己挑選的,或許他是無意的,但他三個女兒的婚姻不幸確實與他脫不了干系,畢竟那是一個“子女對婚姻沒什么自主權(quán)”的時代。
這位號稱“會看人”的人,到了晚年也曾無奈地說:“過去選女婿,其實不是選本人,而是選父親。父親好并不一定就能保證兒子好……小時聰明可愛,長大后不一定成器……別人都說我會看人,女婿都沒選好,還談得上什么會看人,我心里慚愧?!?/span>
好在,晚年的曾國藩終于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那位年齡最小的女兒總算是僥幸得福了。
只是,我們也都知道,結(jié)婚時看起來人品好的人,結(jié)婚很多年后未必依然好。如果曾國藩這次還是看走眼了呢?受曾國藩從小給女兒們的教育所影響,小女兒估計也只能逆來順受了吧?
(六)
看曾國藩的家書,的確覺得他身上散發(fā)著圣人之光。
他時時刻刻教導女兒們要如何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這些當然是非??尚械?,但是,他對女兒們的教育,卻讓我無法茍同。
曾國藩畢竟是大清朝的人,他終身崇尚儒學,實現(xiàn)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梢哉f,他是實踐儒家思想的典范。
但是,他對女兒們的教育實在讓我無法茍同。
他的女性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孝敬、勤儉、賢淑上,強調(diào)的最多的是“孝敬”和“女工”。圍繞這個中心,他制定了一套女性的行為規(guī)范,大到讀書明理,小到每天的功課安排,都清清楚楚。
誠然,在他的熏陶下長大的女兒們,如果結(jié)婚后遇上了好人家,會成為非常合格的“大少奶奶”。比如,他最小的女兒曾紀芬就是一個完美的范本。
如果不巧,所嫁的人和家庭并不那么靠譜呢?
看他規(guī)勸嫁了個嫖客的三女兒的信,我常常會覺得背后發(fā)涼。他在字里行間強調(diào)的只有這幾句話:
“夫雖不賢,妻不可不順?!?/span> “爾當諄囑三妹柔順恭謹,不可有片語違忤?!?/span> “爾諄勸諸妹,以能耐勞忍氣為要?!?/span>
你看,曾家的女兒嫁了人之后,過得幸福與否只能靠運氣了。
拿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古人,當然不大客觀。只是,每每想起曾國藩的前三個女兒的命運,總是心有戚戚:她們資質(zhì)不凡、出身名門望族,受過非常好的教育且各有才藝,是“吃過糖的人”,所以,婚后若是遇到不靠譜的丈夫,那些苦吃起來也會顯得格外苦吧?
(七)
曾國藩一生崇尚理學、遵守禮法,這是促使他成功的“金箍棒”,也是他的“緊箍咒”。
曾國藩有非常嚴重的牛皮癬,犯病的時候他若下棋,往往還沒等棋下完,身上脫下來的皮已經(jīng)掉了一地。
五十歲時,他帶兵在安慶打仗,不顧部下反對娶了個19歲的小妾,說是要找人給自己撓癢癢。結(jié)果,小妾命也很短,才跟他相處一年多以后就咳血去世了。
57歲時,他又想娶小妾,但后來曾國荃勸他不要娶,他自己就不了了之。后世普遍認為是曾國藩的理學信念左右了他的想法,怕后世罵自己太好色。
平定太平天囯時,湘軍幾次大敗,急得他想自殺。平定叛亂之后,他深諳官場的自保之法,急于裁撤湘軍,一度把自己搞得非常抑郁。
如此看來,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愛惜羽毛的人。他之所以不讓女兒們改嫁或回娘家,或許也是面子作祟吧。 女兒們痛苦和不幸,只要能遮掩得住,就顯得不那么重要。
曾國藩的短壽,常讓我想起馮友蘭。 馮友蘭先生是20世紀享譽中外的哲學家,1990年以95歲高齡去世。生前別人問及他的長壽秘訣,他慢騰騰地說了三個字:“不著急?!?/span>
曾國藩的確是一個奇人,但他“太著急”,而且“太能忍”。
曾國藩本身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戒躁隱忍”對脾性溫順的人不是特別難的事,可他不行,他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曾國藩太著急修成正果,太著急取得成功,太著急證明自己,太著急完成畢生追求的“為國之藩”的大業(yè),為此,他可以“百忍成鋼”。 就連對待女兒們的婚事,也很“著急”,崇尚“隱忍”,真是令人唏噓。
看曾國藩女兒們的婚姻,似乎能給當代女性一個啟示:忍耐能忍出幸福來么?并不會。 遇到一個渣男,你的忍耐不會讓你等來幸福,只會讓你忍出病來,忍出人命來。
再者,在大清朝,女性的婚姻是父親做主的,嫁出去以后真是潑出去的水,幾乎沒什么退路,還值得同情。 而我們現(xiàn)代女性,大多數(shù)婚姻是自己選的,渣男也是自己哭著喊著要嫁的,除了“忍”和“逃”,幾乎沒第三條路可走,就不要再抱怨了。
用一個朋友的話說,便是:“自己執(zhí)意跳進去的火坑,要么你百忍成鋼煉成金剛不壞身,要么灰頭土臉自己爬出來,抱怨只會顯得你幼稚無知,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還哭著罵石頭太硬,你以為你還在吃奶嗎?” (全文完,你的轉(zhuǎn)發(fā)對我而言是最大的贊賞) |
|
來自: 茂林之家 > 《姓氏/望族/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