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濕的表現(xiàn)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y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而濕邪則不同,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y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總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請關注拔罐圈,各種中醫(yī)絕技都在這里。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請關注拔罐圈,各種中醫(yī)絕技都在這里。 如果你實在不愿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濕的表現(xiàn)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y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干的襯衫似的那么別扭。 一級寒濕: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 艾灸取穴:風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灸7次以上效果明顯) 二級寒濕: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關節(jié)酸困 艾灸取穴:太白穴、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命門穴。(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顯) 三級寒濕:在骨骼,即是骨寒濕 癥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濕關節(jié)炎,變天關節(jié)就痛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頸椎病:后溪穴;老寒腿:血海穴和梁丘穴(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顯) 四級寒濕:在臟腑 癥狀:子宮、卵巢、睥胃、肺出現(xiàn)問題 艾灸取穴: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氣海等。(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五級寒濕:在身上 癥狀: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長期艾灸) 寒濕從哪里進入體內 身體里有幾個穴位是很容易進入“寒氣與濕氣”的,比如肩頸部的“大椎穴”,胸前的“膻中穴”,肚臍部位的“神闕穴”,腰部的“命門穴”,腳底的“涌泉穴”。 1.肩頸部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等癥狀 2.胸部 從膻中穴進入人體的寒濕氣易引發(fā)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阻塞等癥狀。 3.腹部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癥,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癥等”; 4.腰部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5.腳部 從“涌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jié)酸痛,風濕關節(jié)炎等癥狀; 人體達到“五級寒濕” ——命在旦夕! 你是第幾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