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但茶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質屬性,不僅僅簡單作為一種飲料而存在,茶與“琴、棋、書、畫”一樣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成為一種修養(yǎng),一種人格力量,一種境界。 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為茶禮贊,留下了數(shù)目巨大、膾炙人口、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詩詞作品。 然而,飲茶雖然已經(jīng)是我們每天的生活習慣,但茶文化中的健康之道您卻未必知道。今天,小編就為您帶來最專業(yè)的飲茶指南。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沏上一壺清茶,聽小編娓娓道來—— ![]() 對茶的論述歷有記載,各有見地,但以李時珍的認識比較全面和客觀。他在《本草綱目》中辯證指出:“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馂榘俨?,火降則上清矣?!?/span>茶味苦性寒,有清熱降火之功,但要根據(jù)人體稟賦不同,合理飲茶,反之則生弊端。所以李時珍又指出:“然火有五、火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神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痹,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瘕,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辈⑶乙杂H自體驗以告后人:“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shù)碗,輕汗發(fā)而肌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惡,即腹冷洞泄。故備述諸說,以警同好焉?!笨梢娎顣r珍已“深得飲茶之妙”。 ![]() 雖然飲茶甚妙,茶也可以說是一種大眾喜愛的飲料產(chǎn)品,亦可以當作一種藥物,但是同樣有不適用人群。比如泌尿系結石患者,茶中的草酸會導致結石增多。便秘者,茶葉中的鞣質刺激胃腸黏膜,影響胃腸道的分泌功能,可加重便秘。孕婦飲茶過多會導致嬰兒瘦小體弱。神經(jīng)衰弱者,茶中的咖啡因使人興奮,引起基礎代謝增高,加重失眠。醉酒者,更是需要禁止飲茶的危險群體,酒精本來就刺激血管,對血管影響很大,咖啡因又使心跳加快,兩者的作用相加,無非是加重心臟的負擔,若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危險指數(shù)飆升。 ![]() 李時珍說:“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闖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睘榱酥?,減輕食后不適,解除精神疲乏,保持頭腦清醒,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飲茶以飯后為宜。飲茶可以驅除睡意,是自古以來的經(jīng)驗沿襲,如寺廟栽茶,僧人飲茶用以坐禪祛睡,因此有“茶佛一味”的說法。這一點對于初飲茶者來說更為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后入睡相當困難,更嚴重情形是影響到次日的精神狀態(tài)。 飯前不宜大量飲茶,因茶水會沖淡胃液。進餐時亦不宜大量飲茶,如果大量飲用或者飲用濃度過高的茶水,會影響各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最值得注意的是,茶與牛奶或奶制品不宜同時食用。由于牛奶或者各種奶制品中所富含的鈣元素會和茶葉中的茶堿和單寧酸結合,形成不溶解于水的鈣鹽并排出體外,使得食用牛奶及各種奶制品的目的大打折扣,而且茶葉應有的保健效果也大為降低。飲茶不宜空腹。李時珍說:“空心飲茶……且冷脾胃,乃引賊入室也。”空腹飲茶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分析,不僅會引起胃腸不適,食欲減退,即沖淡胃液、減少胃液分泌而導致的,而且茶飲中的堿性成分可中和胃酸,降低胃酸的消化功能,甚至還可能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有時空腹飲茶會引起“茶醉”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心慌、頭暈、乏力、饑餓感,甚至站立不穩(wěn),走路蹣跚,故飲茶以飯后為宜。飲茶對人體的生理影響,一般淡茶維持二三小時,濃茶維持四五小時。經(jīng)常飲濃茶者,四五周后影響會逐漸降低。 ![]() 如果對喝茶特別有講究,考慮到養(yǎng)生層面,則不同的季節(jié)可以喝不同的茶。一般來說:“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其道理在于:春季,升發(fā)的季節(jié),人飲花茶,可以散發(fā)一冬積存在人體內的寒邪,濃郁的香氣,能促進人體陽氣發(fā)生。夏季,以飲綠茶為佳,綠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熱、消暑、解毒、止渴、強心。秋季,以青茶為好,此茶不寒不熱,能消除體內的余熱,恢復津液。冬季,則飲紅茶最為理想,紅茶味甘性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助消化、補身體,使人體強壯。 ![]() 泡茶是現(xiàn)代人飲茶的主要方法。和古人一樣,現(xiàn)代泡茶也追求茶的鮮香甘醇,要體現(xiàn)茶的大自然美。古人煎茶苛求水的輕清,多選用泉水、江水、松上雪等,今人則多用自來水。泡茶的茶具必須潔凈,而且先要將茶碗燙熱,以利茶湯香氣升揚。另外要注意水的溫度。古代沒有溫度計,以煮水時發(fā)出的風吹松樹樣的聲音和水泡形態(tài)來確定水溫是否適度。如唐,劉禹錫形容為:“驟雨松風入鼎來,白云滿盞花徘徊?!奔让狼已拧K挝膶W家蘇東坡則形象地寫道:“蟹躓已過魚眼生,嗖嗖欲作松風鳴。”現(xiàn)在認為,不宜用滾沸水或保溫杯沏茶。茶葉宜用95℃左右開水沖泡,因為茶葉含有大量鞣酸、茶堿、芳香油及多種維生素,若沖入滾沸水并用保溫杯保溫,則茶葉處于高溫、恒溫環(huán)境,維生素等有效成分易被大量破壞。若長期習用此法泡茶,不利于身體健康。 另外,不宜飲頭遍茶。因為在茶葉的生長和加工過程中,茶葉表面或多或少地會殘留一些微生物、雜物、農藥等,頭遍開水沖泡,傾去,可以起到“洗茶”作用。茶葉不宜多次沖泡,最好是現(xiàn)泡現(xiàn)飲,這樣能保持茶優(yōu)美的色香味。一般而言,洗茶后第一泡隨泡隨飲;第二泡時間稍長,幾分鐘左右;以后隨沖泡次數(shù)逐漸延長些,沖泡時間過久,不僅香味逸散,而且湯色變老,不僅破壞有效成分,而且浸出無用成分。據(jù)研究,飲茶以3~4次沖泡為宜,不宜再多。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本褪谴艘?。 飲茶還要注意適量,更不可久飲濃茶。茶葉沖泡過久,茶湯不倒出來,茶葉經(jīng)長時間浸漬,引起茶的色香味變化,不僅茶湯品質劣變,而且經(jīng)久浸漬,有害物質容易析出,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對于脾胃虛寒、年老氣弱者,每日更不宜飲茶過多,且以飲偏溫的紅茶為宜,清茶一杯足矣。 看到這里,是不是驚訝于喝茶的講究竟然如此之多?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所幫助,那就記得點贊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