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 | 苔蘚 | 微景觀 | 傳統(tǒng)文化 | 庭院情懷 | 視覺 新浪微博ID:@行行之沙 人到中年,就變得越發(fā)喜歡回憶往事。年輕時的悲歡離合,美好的故事,偶爾也會掠過些感傷。特別是獨處一人時,兒女都有了自己忙碌的事業(yè),說話的人也少了。又往往不會用微信、微博。從前走街串巷,街坊鄰里,如今高樓大廈,就是門對門也不見得認識。從前的農(nóng)家小院雖不如樓房小區(qū)那般值錢,卻是最自在的生活。 兒時的生活更是簡單,沒有憂愁,從不需要察言觀色、也無需承受學業(yè)事業(yè)的重壓。所以有“赤子之心”這一詞,簡單純粹,享受當下的生活。隨著歲月推進,我們擁有的也越來越多,卻也越來越不知足,越來越緊張。有時候雖然笑卻感受不到開心,有時候傷心卻也難以流下痛快的淚水。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在人生忙碌的路途中,多少人迷失,多少人彷徨,又有多少人初心不改?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四處奔波,難以平靜淡然得處世自處。直到兩鬢斑白滿身疲憊,再也經(jīng)不起大風大浪到處奔走的時候,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窮盡一生苦苦尋找的最美的風景其實就是自己的家。 最初我來到這座現(xiàn)在居住的城市。從一開始住的平房,到換成樓房,又從低層住進高層,經(jīng)濟越來越好,窗外的風景越來越開闊,也越來月繁華。 可我卻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旅人,不屬于這里,住在別人的城市,風景也似乎不屬于我,再美也缺少那份安寧和欣喜。 而這份缺失感總能讓我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從前在家鄉(xiāng)的小院生活。一小棟自己的平房,不大的庭院,而小院的風景早已深深刻在我的心里,那是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記憶中的小院承載了我兒時玩耍的時光,種菜的小田常年生長著時令果蔬?;h笆旁的野草野花,一切都歷歷在目,又朦朧恍惚。 小院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這份往事的眷戀也深深牽絆了我對家鄉(xiāng)的想念。對于我們這些遠離家鄉(xiāng)的人,無論離開了多遠多久,無論曾經(jīng)見過多么美輪美奐的景致,都無法抹去心里那個老家的小院落,小院里那無法褪色的風景。 農(nóng)家小院,是我們多少人回不去的夢中家園。無拘無束,院子是我們游戲玩耍的大樂園,是我們招待鄰里的聚餐處,是我們聊天暢談的安樂窩。 等到出門在外,年齡越來越大,去的地方多了。見識了很多名山勝水,總會被古村的院落街巷吸引,被古式老建筑的滄桑斑駁打動。中國人都注重家,這源于我們心中的歸屬感。每一個中式小院都是養(yǎng)心之所。 隨著城市化,高樓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農(nóng)村居住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而城市的地畢竟面積有限,要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只能越建越高,小院變得極度奢侈。北上廣的樓房甚至都要上千萬。院子只能成為記憶。 想起兒時的小院,眼里不禁留下了濕潤的淚水和濃郁的思念。往事如畫卷一幅幅,也如洋蔥一片片被剝開,模糊了我的雙眼。 如今住在高樓里,坐在并不是很大的陽臺旁,看著小區(qū)的零零落落規(guī)整的綠化帶,幾顆并不茂盛的樹,沒有活躍感,這少得可憐的綠,總是讓我感到有些無趣,找不到家的感覺。而記憶中的小院又那么鮮活,四季的花開葉落,讓人懷念。 我想要的生活便是有這樣的小院,重拾這自在的美好,不用太大的院子,足夠種花種菜。自己付出汗水種出來的果蔬將格外美味,也更加珍貴。笑看庭前花開,靜賞秋葉絢麗飄零。 春種千桿竹,夏夜聽瀟湘。風起秋葉落,滿地舞金黃。閑坐觀飛雪,圍爐話短長。四季終復始,小院歲月長。 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實際上,哪有最好,知足常樂。有一居有一院我便滿足了。 小院,一個詩意的棲居地,是生活的最佳方式,是接觸自然放松的最好場所。它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我最平淡的向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