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1593),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字文長,號天池 、青藤老人 、青藤道士、鵝鼻山儂等。 明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軍事家。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大才子”。工山水、人物、花卉,與陳淳并稱“青藤、白陽”,書 、詩 、畫渾然一體,對后世影響極大。 [明] 徐渭 四季花卉圖 紙本墨筆 144.7×81cm 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是古今文人當中,最為牢騷困苦的一個。 有人將他的一生用數(shù)字作了一個總結(jié):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jié)婚,四處幫閑,五車學(xué)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 他是“中國式梵高” 他自己寫詩說:天下事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徐渭被稱為“中國式梵高”,他內(nèi)心有著強大的悲劇意識,又有著超強的抗擊打能力。 [明] 徐渭 梅花蕉葉圖 紙本墨筆 133.7×30.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是多才多藝的文人 明清兩代,出現(xiàn)過不少多才多藝的文人。不過象徐文長那樣,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后代留下深遠影響的,卻也頗為難得。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于繪畫,他更是我國藝術(shù)史上成就最為特出的人物之一。 鄭板橋?qū)π煳拈L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近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p> 吳昌碩說:“青藤畫中圣,書法逾魯公?!毙煳荚凇稌x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指出:“……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 [明] 徐渭 菊竹 紙本墨筆 90.4×44.4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他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 徐文長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p> 這大概是文人慣用的詭計,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視的藝術(shù)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 其實,他是我國大寫意畫的宗師,影響及于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直至吳昌碩、齊白石,在美術(shù)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長花卉畫,用筆放縱,水墨淋漓,氣格剛健而風(fēng)韻嫵媚,具有詩一般的抒情性和韻律感,極為人們所珍視。其書法則長于行草,徐文長雖自列為第一,但成就似乎遜于繪畫。 [明] 徐渭 黃甲圖 紙本墨筆 114.6×29.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quán)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jīng)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么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fēng)。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明] 徐渭 蕉石圖 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 他一生命途多舛,水墨卻盛世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吊,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筆端,創(chuàng)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 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征,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diào)和神韻。 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罷了。 圖文 | 源于網(wǎng)絡(luò) 編輯 | 漁公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