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秦并天下后,自稱自己為“朕”,功業(yè)蓋過三皇五帝,所以稱為“始皇帝”。定立帝號,建立官僚制度,三公九卿,行政分工,開郡縣,廢分封。搞完這些之后嬴政開始了自己的大工程、大項目、大手筆、大投資,大興土木,大搞大建。 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秦始皇嬴政修建了很多偉大工程,比如萬里長城、阿旁宮、秦始皇陵和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等等。 而在嬴政眾多大工程、大手筆中,首當其沖的大項目、大投資就是萬里長城。萬里長城,中華民族的傲世工程。為了保衛(wèi)邊境地區(qū)不受草原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擾,隔開中國農(nóng)業(yè)區(qū)和戎狄民族游牧區(qū),始皇帝陛下決定建造世界為之汗顏的大工程——萬里長城。始皇帝嬴政陛下任命蒙恬為項目的總負責人,全權負責這項大工程。 其實,秦始皇嬴政的這項工程絕不輸萬里長城,無論是工程的難度,還是后來的歷史意義,都不亞于萬里長城,但通常被后人遺忘。這項被后人遺忘的偉大工程就是秦直道。 有句話叫“條條大道通羅馬”,羅馬大道讓歐洲人自豪了千余年。然而,在羅馬帝國興盛之前200年,中國的秦始皇嬴政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修建了一條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秦直道是中外道路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 秦直道由大秦帝國首都咸陽附近的云陽北行,自海拔1600公尺的子午嶺東側,由南向北,途經(jīng)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安塞、志丹、子長、靖邊等14個縣,逢山劈山,遇谷填谷,縱穿黃土高原循主脈往北,一直到達今天內(nèi)蒙古包頭的陰山腳下(當時叫九原郡)。全長大約相當于今天的700公里,相當于意大利全境的長度。 關于“秦直道”的最早記錄見于《史記》。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里說:“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p> 《蒙恬列傳》記載說:“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p> 而班固在《漢書》也有記載:“道廣五十丈,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達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千八百里……” 而這項大工程也是大將軍蒙恬負責的。據(jù)說動用人力達到40萬,而且逢山開山,遇谷填谷。以至于跟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樣,很直,所以叫秦直道。秦直道道寬一般為30米,最寬達60米左右,可并排行駛12輛大卡車。它的最寬處的路面,可作現(xiàn)代中型飛機的起降跑道。所以是人類史上最早、最長、最寬“高級公路”。 更為驚人的是這項傲世工程只用了兩年多,而且秦直道700公里路程全部用黃土夯實,至今路面上不見樹木生長,而僅有茫茫野草覆在其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驚人的奇跡。 那么,秦始皇嬴政為什么要修建秦直道? 據(jù)說跟萬里長城一樣,都是軍事目的,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是游牧民族。而秦直道就是為了便于前方作戰(zhàn)軍隊提供快速的糧草運輸,或者作戰(zhàn)部隊快速抵達前線而修建的。如果北部邊疆一旦出現(xiàn)軍情,大秦帝國的鐵甲騎兵,從咸陽京畿到陰山腳下的九原郡,只需3天3夜。 而作為人類史上最偉大傲世工程之一的秦直道也留下太多未解之謎。 謎題之一就是我們要搞清楚那是2000多年前,要在這復雜地形、人跡罕至的地方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十分精確的測繪技術。 那么,當時我們的祖先究竟是如何實現(xiàn)的? 謎題之二是當時如何定地理方位? 通過地圖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fā)現(xiàn)秦直道經(jīng)過的區(qū)域不是高原就是人跡罕至的沙漠,而且地勢地形復雜,但秦直道不偏不倚修在低丘陵地帶。 那么,當時人們?nèi)绾卧诙虝r間內(nèi)掌握如此精確的方位概念以及如此豐富地理學、地貌學知識? 謎題之三是秦直道如何穿越庫布齊沙漠和黃河沖積灘平原? 剛才說過了,秦直道一部分要穿越沙漠,我們很難想象當時的人是如何跨越直穿沙漠而過?至今迷霧重重。 謎題之四就是秦直道兩千年前人腳印之謎。 據(jù)說考古人員對秦直道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掘是發(fā)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了3個秦朝兒童腳印以及一些男人與婦女腳印。這些足跡從何而來?是外星人嗎? 謎題之五就是秦直道高跨度大橋之謎。 對于一些特別水系,兩岸陡直挺拔,絕非堵塞、填墊所能解決,架橋是唯一途徑方式。當然,對于我們現(xiàn)代來說,修鐵路橋很容易,但是2000前多年前究竟是選取什么方式與材料來進行? 總之,迷霧重重,專家至今都無法解釋,秦直道不愧是偉大的世紀工程。而始皇帝陛下果然千古一帝,讓后人百思不得其解。 朋友,歡迎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