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城 烏 篷 紹興是一座水城。田野、村落、山影、塘路······就像是用巧手繪制的水墨長卷,潑灑散落在交叉的江河湖港間,一切都似乎在水面上漂浮,嵐氣氤氳,似夢似幻。而在這充滿詩意的長卷上,你不時(shí)可以發(fā)現(xiàn)那輕巧如梭的小黑點(diǎn),在這白紗迷霧的山水橋村中穿行,游弋······這便是紹興常見的烏篷船。 烏 篷船 越地舟船史話 ![]() 船身狹長輕盈靈巧 猶如威尼斯的剛朵拉 烏篷船是紹興特有的船 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 ![]() 水鄉(xiāng)澤國,江河如網(wǎng),船只如梭。作為越名族的后裔,紹興人“以船為車,以楫為馬”。早在7000多年前,他們就會制作水上交通工具了,“1975年,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六條木槳,2002年跨湖橋遺址更是有中國最早而又最長的獨(dú)木舟出土?!边@都說明了早在7000年前越地已有舟船筏航行在水上了。 ![]() 烏篷船的船篷用竹編成,中間夾著箬葉,呈半圓形,用煙煤和桐油漆成黑色。黑,在紹興方言稱為“烏”,由此而得名。船篷黑而用手劃楫和用腳躅槳的就叫腳劃船或躅槳船。在過去,紹興的烏篷船特指那些用櫓搖的梭飛和三明瓦之類的船只。 ![]() 一般的烏篷船有三個(gè)艙,中艙的定篷中間有兩道明瓦的叫“梭飛”。如果后艙再有一道明瓦,就叫“三明瓦”了,以此類推,最大的為六明瓦,只可惜這一類船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 ![]() 陸游有詩:“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予!”沒想這小小的一葉扁舟在紹興的江河湖泊上已經(jīng)漂行了八百余年了。 烏 篷船 “腳劃”習(xí)俗 ![]() 船行動力主要靠腳蹬槳 手腳并用走河穿巷靈活 烏篷船劃行技藝 是紹興民間傳統(tǒng)絕技 ![]() 在紹興,一提起烏篷船,通常指的便是這種用腳劃的烏篷“小劃船”。為什么要用腳劃船,說其根由,可以遠(yuǎn)溯到春秋時(shí)期。 ![]() 管仲在《水地篇》上曾這樣寫道:“越之水重濁而洎,故其民愚極而垢”古代的越民,因越地靠近海灣,從事捕撈,所以總是“赤腳紋身”,“赤腳”便于在水邊作業(yè);“紋身”為防水中怪物侵?jǐn)_,因而善于用腳作業(yè),用腳劃船的習(xí)俗可能就由此而來,沿襲下來,倒是成了一種全球獨(dú)一無二的習(xí)俗了。 ![]() 烏 篷船 “船頭腦” ![]() 一位船頭腦一艘烏篷船 帶您古城新貌收眼底 烏蓬悠悠領(lǐng)略古城風(fēng)情 黃酒抿抿醉賞稽山鏡水 ![]() 紹興農(nóng)民多會搖船。專門以搖船為業(yè)的師傅,在過去我們稱他為 “船頭腦”。 “頭腦兒”往往一邊搖船,一邊說說笑笑,或唱幾句紹興大班,多帶著紹興人的幽默詼諧。興致來時(shí),他們還會和同行的船只競賽??吹角懊嬗写?,只要一人提議:“追過伊!”,其他人便前赴后繼的用力搖,往往還會博得乘客的喝彩。 ![]() 船民生活在江河湖海上,風(fēng)浪最是忌怕,所以忌諱頗多,尤其是忌“翻”,交談時(shí)決不能用這字眼,吃飯時(shí)也不許打翻碗盞,吃魚不可翻轉(zhuǎn)······這些風(fēng)俗大多是封建時(shí)代愚昧、迷信思想的反映,但卻也寄托著人們祈盼平安的愿望。 烏 篷船 烏篷與社戲 ![]() 飽覽湖光山色感受水鄉(xiāng)文化 領(lǐng)略江南古城的詩意及風(fēng)情 乘著烏篷去看一場社戲 在悠揚(yáng)的越劇聲中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yuǎn)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xiàn)了。這時(shí)船走得更快,不多時(shí),在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臺的河里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p> ![]() 這是魯迅《社戲》中的一段描寫,溫一壺老酒,配幾碟下酒小菜,佳人臺上“咿呀”,聽著船頭潺潺的流水聲和躅槳發(fā)出的“吱嘎吱嘎”聲,仿佛此時(shí)的你也融進(jìn)了這江南的小橋流水中... ![]() 烏篷船是水鄉(xiāng)往昔的一頁歷史,它既沒有畫舫的艷麗,也沒有游艇的氣派,但它曾牽縈著多少文人對這片土地的情愛和眷戀······它印在紹興今日的篇章,更是唱響未來的一曲情歌。 ![]() ![]() ![]() ![]() 紹 ![]() 興 ![]() ![]() ![]() 空白 烏篷情,水上行 ——品不盡的水城風(fēng)情 烏篷等你來 輸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