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白、貫休改詩心相通 唐末詩人王貞白(字有道),寫了一首《御溝》詩:“一派御溝水,綠槐相蔭青。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鳥道來雖險,龍池到自平。朝宗心本切,愿向急流傾?!蓖踟懓讓⑦@首詩抄給他的詩友詩僧貫休(姓姜,字德隱)看,貫休說:“詩寫的很好,只有一個字還欠妥?!蓖踟懓渍f:“讓我回去想想?!闭f著便走了。貫休對他的弟子們說:“這個人才思很敏捷,他很快就會改好的。”貫休在自己的手掌上寫了一個字,等待王貞白回來。果然不一會兒功夫,王貞白就回來了,告訴貫休說:“我將‘此波涵帝澤’,改為‘此中涵帝澤’了?!必炐萋牶?,伸開手掌,王貞白看到貫休的掌心上寫的正是一個“中”字。 在這首詩中,“此中”確實比“此波”好得多?!安ā弊痔珜崳摇按酥小迸c下句的“無處”相對,更為工隱。一個有著豐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聰明的作者,聽到對于自己作品的意見時,往往是一點即透的。而對于一個缺乏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不聰明的作者,即或是很正確很具體的意見,也未必能接受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