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錢惟演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 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這是一首傷春詞,大概作于錢惟演晚年謫遷漢東(今湖北隨州)時。詞寫得凄婉動人,流露出人生遲暮的傷感情緒。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兩句,重在描寫春景,上句寫城上風(fēng)光,側(cè)重聽覺描寫:黃鶯鳴叫,聲音柔美,如呢喃低語,本應(yīng)給人一種美好的感受,而作者卻說這種聲音雜亂不堪,十分聒噪,流露出厭煩之意。下句寫城下春景,側(cè)重視覺描寫:煙波浩淼,籠罩著水面,碧綠的春水,拍打著兩岸,真是一派盎然的春光。然而,煙波渺渺,不免讓人產(chǎn)生迷茫無措之感。 因此,這一切景物,都表明詞人的心緒不佳,他登上城樓并不是為了賞春,而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愁情。到了“綠楊芳草幾時休”句時,作者的情緒才明顯地表露出來?!熬G楊芳草”都是“愁”的符號,它們年年生發(fā),惹得詞人憂愁不斷。所以,詞人發(fā)出“幾時休”的嗔怪,暗示心中的愁綿綿不斷,如萋萋芳草,如堆煙的楊柳?!熬G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兩句承上,在描寫春色的同時,由景轉(zhuǎn)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 下片注重抒情。“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兩句,點出“愁”的原因——年老體衰。上句寫精神上的衰老,下句則寫身體上的衰弱,雙管齊下,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惆悵。一個“驚”字,略顯凄厲。朱顏漸衰,白發(fā)徒增,仿佛一夜之間,人就垂垂老矣,這怎不令人痛苦心驚?只是,該如何來減輕痛苦呢?不如借酒澆愁吧——“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以前因為多病,“我”不喜歡喝酒,而如今的“我”多愁又多恨,再也顧不得多病了,每每憂愁時,就喝得大醉,惟恐酒喝得不夠。這兩句以醉酒收束全詩,通過前后(昔年、今日)對飲酒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將作者心中的愁悶表露無遺。 其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本不應(yīng)該有太多傷感。但對于那些有遠(yuǎn)大理想而不能實現(xiàn)之的人來說,衰老無疑是一件最悲傷的事。錢惟演曾依靠劉太后志得意滿,“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而劉太后一死,他便失去了靠山,被貶漢東,永無出頭之日。這對他來說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此,這首詞的春愁中必然還夾雜了作者的仕途失意之愁。 注釋: 1. 玉樓春:詞牌名,也叫“木蘭花”。 2. 鶯語:黃鶯鳥的鳴叫聲。 3. 煙波:煙霧籠罩的水面。 3. 鸞鏡:泛指妝鏡。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這里指青春年少。 4. 芳尊:即芳樽,精致的酒器。這里代指美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