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智夢南京辦公室的主顧問康野(Tracy),我之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教育學碩士,讀的是跨文化傳播學專業(yè),后面分別在美國的高中和大學做招生官。 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學面試,特別是第三方面試InitialView(初鑒)的情況。過去兩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面試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什么會這樣呢? 首先,東亞區(qū)標化考試權威受到挑戰(zhàn),比如過去兩年的老SAT,剛剛過去的6月ACT考場取消。 再來,文書材料方面存在大量的偽造,比如很多普高學生的推薦信都是學生或者非任課教師寫的,美國大學只能通過推薦信鑒定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不是品格和個人素質。 另外,學生的托福口語成績更多是反復練習的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交流能力。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面試的功能和類型,面試類型主要是根據面試的功能來看: 大學面試的第一種功能和職場上的面試一樣,主要是選拔,僅限邀請,基本意思是,面試是申請的最后一輪,如果沒有獲得面試的邀請,基本意味著被淘汰了,有這種面試功能的學校主要以哈佛、耶魯、達特茅斯為代表。 剩余兩種功能基本是大學面試獨有的特點,和職場上的面試非常不同。 一種類型是“市場營銷型”,也就是學校反向套磁的意思,典型代表就是賓大。這種類型的面試更多是,在面試中面試官會介紹各種詳實豐富的關于賓大的信息,然后后面如果學生同時被賓大和哥大錄取,學生可能會因為之前在面試中建立起來的好感,在最終的學校選擇上更傾向于賓大。當初我也申請擔當賓大中國區(qū)校友面試官,本來是想向更多中國學生推廣下我們學校的,后來發(fā)現學校要求教育咨詢行業(yè)同仁禁入,就算了。 “邊緣界定型”這種功能是大學面試最流行的,就是,這種功能對大部分學校都適用,主要用途是鑒定不上不下的學生的情況下,通過看面試來進行加減分。
根據不同功能,面試官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基本上面試官有以下幾種: 第二種招生官是大二大三學生,這種情況的代表是羅切斯特大學和華盛頓圣路易斯大學。面試官基本都極其親切可人,主要功能是邊緣界定和營銷,基本面試時間都比較短。 第三種是校友面試,這個是目前非第三方面試的主流。比如今年南京錄取哥大的楊同學,當時就是到上海和在律所工作的哥大校友進行面對面面試。還有范德寶,塔夫茨,布蘭迪斯等也都是校友面試。 第四種面試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了,InitialView(初鑒),過去兩年蓬勃發(fā)展的第三方平臺面試。 為什么第三方面試發(fā)展如此迅猛呢? 第一是因為現在美國大學對面試的需求擴大(鑒定學生材料真實性等原因)。 所以InitialView等第三方面試機構就應運而生了。 InitialView相比之下,進入中國市場時間更久,和美國大學合作的數量也很多,操作流程更規(guī)范,而且性價比比較高,我們一般比較推薦學生使用。 InitialView這個平臺是如何操作的呢?
下面我來分享下InitialView這個第三方平臺對當季申請學生的啟發(fā): InitialView平臺的面試官并不是一個具體學校的面試官,也就意味著,在審核學生材料時,InitialView的面試官并沒有學生任何信息,整體對話完全基于學生的自我介紹,所以InitialView無需等到材料寫好后才進行。 另外,InitialView的面試官一般都是兼職面試官,都有豐富的從業(yè)經驗,最擅長出其不意,問學生沒準備到的問題。比如其中的一位面試官就是智夢之前拜訪前佐治亞理工時,接待我們的招生官,她現在在哈佛讀教育學碩士,兼職做InitialView。這些面試官基本上官都閱人無數,學生在他們面前學生千萬不要想蒙混過關。 整個面試準備策略,智夢各位主顧問和外籍顧問都會有非常系統的培訓,我想和家長分享面試特別主要的一個原則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在面試中老想著讓自己表現得有多聰明、組織多少多少活動,自己多么多么了不起。面試的時候從招生官的角度有一個經典理論是“室友原則”,就是如果我和面前這個人做室友,我是不是能接受,好人、善良比聰明更重要,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令人喜歡的人。 最后,由于各種各樣的情況,部分學生可能不會參加面試,比如標化時間來不及,或者口語有特別大的短板,但我還是鼓勵智夢的學員從現在開始有準備面試的意識,沒有人天生就特別擅長面試,而且后面到大學找實習,后面到社會上找工作,面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好的面試都是訓練出來的,所以即使最后學生不會參加大學面試,或者不會提交,如果時間和精力夠用,還是可以在平時有訓練儲備。 (編輯/Li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