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概述史】6000余字以最完整、最連貫視角還原五胡十六國

 金色年華554 2017-07-19

       五胡十六國這個說法源自北魏史學家崔鴻編寫的《十六國春秋》,這本書里的十六國包括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國、成漢十六個政權(quán),概括一下是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而五胡指的是建立這十六國的五個少數(shù)民族匈奴、羯、鮮卑、羌、氐。后世的史學家,因為這個緣故將八王之亂之后,一直到北魏統(tǒng)一北方的這段時間稱作五胡十六國。一般意義上,五胡十六國是指從304年南匈奴人劉淵建漢開始,一直到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的這段時期。這段時期還有另外一個名稱——“五胡亂華”。

                           

圖1、崔鴻編寫的《十六國春秋》


       五胡十六國這個說法最大的問題是遺漏了這段時期內(nèi),最重要的一個國家北魏。因為崔鴻是北魏人,《十六國春秋》成書也在北魏時期。崔鴻將北魏省略掉可以理解,可后世的史學家如果將北魏也從這段時間里切除出去就太不應該了。五胡十六國這個說法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五胡不準確,十六國更不準確;在這段時間里,在中國北京建立過政權(quán)的除了匈奴、羯、鮮卑、羌、氐,還有丁零、高句麗等民族,包括漢人也建立過不少政權(quán),其中就包括十六國里的前涼、西涼、北涼、北燕;十六國就更是不確切了,除了十六國加北魏,出現(xiàn)的政權(quán)遠遠不止17個,初略估計就有百十來個。五胡十六國這個說法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很草率的將這段時間揉作一團,好歹這也是一百多年的歷史,即使是十六國也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也是有先后順序、互相的承接關(guān)系的。


圖2、東晉與十六國


       看僅僅一個名字就有這么多的問題,這么大的信息量,其他的呢?這個五胡十六國實在是太亂了,亂的我們都不想把它搞清楚。不過,概述史既然到了這里,就一定要把它理清楚。歷史深處【概述史】這一期,就順著歷史線,抽絲剝繭,以最簡短的文字,和大家一起了解這段很亂、很血腥,但也很精彩的時代。

 

(一)      整體脈絡(luò)


五胡十六國上百個的政權(quán),如果一個一個列舉政權(quán),只會把這段歷史搞的更亂,概述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搞清一段歷史,建立起這一段時期歷史的主脈絡(luò)最重要,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南方是被歷史學家認為正統(tǒng)的東晉,因此一直也沒有關(guān)于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一個清晰的主脈絡(luò)。不是歷史學家偷懶,確實要建立這個主脈絡(luò)有難度,到底誰算正統(tǒng)?在歷史學家的眼中,沒有一個胡族政權(quán)能算的上,即使能被史學家不得不看得上眼的北魏,還不在十六國之中。


圖3、劉淵


五胡十六國畢竟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主脈絡(luò)還是好找的。先是劉淵建立的漢,之后被他干兒子劉曜改為趙的前趙(或漢趙);緊接著是劉淵手下大將石勒創(chuàng)建,和前趙并列過一段時間,之后又把前趙滅掉的后趙,后趙最后被石勒弟弟石虎的養(yǎng)孫的冉閔滅掉。從304年劉淵稱帝,到352年冉魏被滅,可以算是五胡十六國的第一階段——前后趙。前后趙之后,就是前秦的崛起,并一統(tǒng)北方,淝水戰(zhàn)敗之后,又迅速崩潰,前秦建立的時間是350年,滅亡的時間是394年,不過前秦崩潰的時間更應以苻堅被殺的385年計算,這段時間可算五胡十六國的第二階段——前秦從建國到崩潰。385年之后,原來一統(tǒng)的前秦崩潰,北方又陷入了一團亂麻之中,比前后趙的時期更亂,北魏、北燕、后秦、西秦、北涼、西涼、南涼、胡夏等,最后這些政權(quán)中不起眼的北魏在439年最終一統(tǒng)北方,可以算是五胡十六國的第三個階段——北魏從建國到一統(tǒng)北方。


圖4、苻堅


如上所述,概述史將分成前后趙(304年——352年)、前秦從建立到崩潰(352年——385年)、北魏從建國到一統(tǒng)北方(386年——439年)三個階段介紹五胡十六國時期。除了介紹主軸上的朝代,還介紹這些時期內(nèi)活躍著的其他政權(quán)。

 

(二)      前后趙(304年——352年)

 

建立漢趙(前趙)的劉淵,是東漢是歸附的南匈奴人的左賢王,在曹魏、西晉前期一直作為人質(zhì)定居在長安。之后八王之亂,各派為了拉攏文武全才劉淵,不斷給他加官進爵。到八王之亂的最尾聲,劉淵站在成都王司馬穎一邊。當時在鄴城形勢危機的司馬穎,聽從劉淵建議讓他回去征召匈奴五部援助自己,并被司馬穎封為大單于。乘機劉淵聚攏活躍在并州的南匈奴人勢力,建立起了對抗西晉的“漢”。之所以稱國號為漢,是因為劉淵認為自己是西漢和親公主的后代,而漢這個國號對在西晉時期還是有相當號召力的。


圖5、司馬穎


劉淵在304年的時候稱漢王,308年的時候正式稱帝。西晉的滅亡史,如果換個角度看,就是漢趙的崛起史。已經(jīng)被八王之亂搞成一團亂麻的西晉,又增加了漢趙這么一股勢力,可以說是亂上加亂。而且依托在漢趙之下的也有好幾股勢力,劉淵的兒子劉聰是一股,羯人石勒是一股、漢人王彌是一股。

劉淵沒等到滅掉西晉那一天,310年就去世了。劉淵死后的第二年311年,就是西晉歷史上最慘痛的永嘉之亂,西晉主力全部被石勒殲滅,而西晉都城被劉曜、王彌攻陷洛陽,晉懷帝被虜。之后的316年,劉曜攻陷長安,晉愍帝司馬鄴被虜,西晉徹底滅亡。西晉滅亡沒多久,318年漢趙自己也亂了起來,劉淵之后的皇帝劉聰去世后,內(nèi)部亂做一團,最后劉淵的干兒子劉曜被擁立為皇帝,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


圖6、劉曜


劉曜稱帝后的第二年319年,勢力強大的石勒和劉曜鬧崩,決定單干,在319年也稱趙王,于是這個時期就有了兩個勢不兩立的趙國。史學家為了區(qū)分兩個政權(quán),將建立時間較早的那個稱為前趙,而后邊石勒那個稱為后趙。

 

之后的10年,前趙后趙之間的爭斗,超過了和南北的東晉爭斗,終于在329年,后趙滅掉了前趙。滅掉前趙之后的330年,石勒才正式稱帝。不過他只再活了兩年,332年便去世。石勒去世之后,弟弟石虎專權(quán),不久之后就殺掉了石勒所有的兒子,自己稱帝。


圖7、前趙、后趙地圖


十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石虎把持朝政超過18年,在349年去世。他去世后不久,后趙很快陷入崩潰。冉閔乘后趙政局混亂,于350年正月殺后趙君主石鑒,稱皇帝,國號魏,復姓冉氏,史稱冉魏。冉閔利用漢人痛恨羯人的心里,下招屠殺胡人,一夜之間后趙地界上的羯人被殺的一干二凈,羯人從此從歷史上消失。一個名字就這樣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冉魏也僅僅支撐了不到兩年的時間,352被前燕所滅。


圖8、冉閔


從304年到352年,與前后趙并存的其他政權(quán)包括成漢、前涼、前燕、仇池、代國(北魏前身)、吐谷渾、段部鮮卑、宇文部鮮卑等。我們先介紹十六國里的成漢、前涼,再介紹仇池、吐谷渾、段部鮮卑、宇文部鮮卑等其它政權(quán),前燕、代國放在下一節(jié)介紹。


成漢建立的時間比漢趙(前趙)還要早,303年;地盤基本和三國時期蜀漢的地盤一樣大,立國時間有四十來年,可是歷史上的名聲并不大。成漢由氐人李雄建立,349年被東晉的桓溫所滅。


前涼自從西晉滅國之后,已經(jīng)是實質(zhì)上獨立的政權(quán)了,雖然它一直接受東晉的冊封。前涼是一個漢人政權(quán),其淵源可追溯到301年被封為涼州刺史的張軌。前涼在345年,才有了獨立的國號,在那一年張駿稱涼王,為區(qū)別十六國其他幾個國號為涼的政權(quán),這個最早在涼州建立的政權(quán)被稱為了前涼。前涼一直到376年的時候,被苻堅所滅,前前后后獨立的時間有七十來年。


圖9、前趙、后趙時期


如果論獨立時間,仇池國比成漢、漢趙都要早。仇池是氐人建立的一個政權(quán),早在296年,就在楊飛龍養(yǎng)子楊茂搜帶領(lǐng)下重返仇池山,就已經(jīng)實質(zhì)上獨立,為區(qū)別前秦滅國后,重新建立起的仇池國,楊茂搜建立的這個仇池國被稱為前仇池國,296年立國,371年前秦苻堅時期被滅。仇池國以仇池山(位于今甘肅西和縣)為中心,覆蓋甘肅南部、四川北部、陜西西部地區(qū)。


吐谷(yù)渾的建立時間也在西晉滅亡前后,建立者是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之庶長慕容吐谷渾。由于與當時慕容鮮卑的即位為單于的慕容廆不和,從東北遷徙到西北,逐漸成為強盛的部落。不過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吐谷渾不算是一股強盛的勢力,不過逐漸占據(jù)了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等地。前秦一統(tǒng)北方版圖時,吐谷渾依然獨立。傳統(tǒng)上認為吐谷渾313年立國,一直到663年(唐朝)才為吐蕃所滅,立國時間應該是這些胡族政權(quán)里最為長久的。


圖10、后趙時期地圖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些政權(quán),在中國北部還曾活躍過其他勢力,其中就包括鮮卑段部、鮮卑宇文部等,這些部落或者遙控服從東晉政權(quán),或者依附在前趙、后趙之下。五胡十六國其實是最難界定統(tǒng)治區(qū)域的一個時期,包括立國時間較長、強盛的后趙,對畫在其地圖范圍的地區(qū)是否都實行了有效的統(tǒng)治,很難說的清楚。

 

(三)      前秦從建立到崩潰(350年——385年)

 

要讀懂前秦一統(tǒng)北方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一定要回到八王之亂的時候。八王之亂的后期,對峙的司馬穎集團和司馬越集團,各自都借用了胡族勢力。因為司馬穎的扶持,劉淵才有機會立國。而司馬越這邊,則借助了烏桓、段氏鮮卑、拓跋鮮卑的力量。劉淵崛起之后,西晉北部的刺史包括并州刺史劉琨、幽州刺史王浚為了對抗劉淵、石勒,都在借助鮮卑人的力量。劉琨能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立足,好幾次依靠了拓跋鮮卑人的幫助,而王浚則很大程度上依賴段氏鮮卑。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鮮卑,概述史后面會有一個專題介紹鮮卑族的始末。這里簡要概述一下,鮮卑族崛起于東北,據(jù)說是東胡的一支,和烏桓是對孿生兄弟,不過比烏桓人更往北。因此在東漢、魏晉時期,烏桓人已逐漸歸附漢人,而鮮卑人則依然獨立。鮮卑在公元二世紀的時候,曾短暫統(tǒng)一過,不過之后很快分裂,分裂出的幾支在之后的歷史中都大放異彩,其中包括慕容鮮卑、段氏鮮卑、宇文鮮卑、拓跋鮮卑。


圖11、鮮卑各部


在前后漢時期,段氏鮮卑先是幫助王浚、劉琨抗擊石勒,之后歸附后趙;宇文鮮卑也歸附后趙。不過拓跋鮮卑、慕容鮮卑則保持著與漢人的友好關(guān)系,一直接受東晉的冊封,與后趙對抗。代國、前燕史書上記載的建國時間比它們實際獨立的時間都要晚很多。

 

史書上記載的前燕立國時間是慕容皝稱帝的337年,可是再次之前,慕容鮮卑部落在西晉時期,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的政權(quán),慕容皝的父親慕容廆讓西晉很是頭疼。在西晉滅亡前后,慕容部落接受西晉的冊封,開始幫助西晉對抗劉淵、石勒,到東晉時期也一樣。慕容皝并未稱帝,一直到352年,他兒子慕容儁才正式稱帝。


圖12、前燕、前秦以及代


代國是拓跋鮮卑人建立的,代這個名稱,是西晉倒數(shù)第二位皇帝晉懷帝在310年冊封的,先是代公,之后在315年為代王。在西晉末年,拓跋部是名將劉琨最為最倚重的力量,幾次幫助劉琨擊退漢趙圍攻,保住晉陽城。不過之后,拓跋內(nèi)部的皇位爭奪中,拓跋內(nèi)部勢力逐步被與后趙關(guān)系密切的拓跋翳槐等掌控。

 

       與前燕、代國是在和劉淵、石勒對抗中建國不同,氐人建立的前秦則完全脫胎于前后趙。前秦的實際建立者苻洪,在漢趙(前趙)劉聰時期就帶領(lǐng)族人歸附了漢趙。劉曜即位之后,苻洪被封為氐王。后趙滅前趙后,苻洪又歸降于石勒。石虎死后,后趙陷入崩潰。350年,苻洪稱三秦王、大單于之后被毒死,其子苻健繼位,352年稱帝,國號秦,史稱前秦。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繼位,因淫殺過度,357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堅殺死苻生自立。

 

       前燕建國的時候,只占據(jù)著遼東。后趙350年陷入崩潰之后,前燕趁勢進入了中原,先是在352年,滅掉了冉魏,之后與東晉在中原地區(qū)展開激烈的爭奪。最終在369年擊敗東晉權(quán)臣桓溫帶領(lǐng)的東晉軍隊,擊敗占領(lǐng)了中國北方東部地區(qū)。占據(jù)了廣闊地盤的前燕,并沒能多堅持幾年,它西邊的前秦在苻堅的帶領(lǐng)下已經(jīng)悄然崛起。東西對峙的歷史并沒有持續(xù)多久,370年,因為前燕內(nèi)部的混亂,前秦滅掉了前燕;之后又在371年滅掉了仇池;376年,滅掉了北涼,同一年一統(tǒng)代國;之后在374年占領(lǐng)益州,383年平定西域。前秦一統(tǒng)的北方,版圖甚至比東漢北方最盛時期還要大,遠遠大過魏晉時期。


圖13、前秦地圖


與此同時,前秦一直給南邊的東晉施加壓力,378年占領(lǐng)襄陽,379年開始占領(lǐng)淮河以南廣大地區(qū),到382年的時候,前秦已經(jīng)將東晉壓迫到長江以南。于是就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之下,383年苻堅御駕親征,準備一舉滅掉東晉,創(chuàng)立胡人一統(tǒng)天下的不世之業(yè)??蓱騽⌒缘匿撬畱?zhàn),前秦軍隊卻在風聲鶴唳之間,瞬間土崩瓦解了。


       淝水一戰(zhàn)不占結(jié)束了前秦上升的勢頭,剛剛統(tǒng)一的北方也跟著崩盤了。而苻堅也在385年被后秦王姚萇所殺。雖然前秦一直到395年才滅國,可是大一統(tǒng)的前秦在苻堅死后,就永遠不復存在了。


(四)      北魏從建國到一統(tǒng)北方(386年——439年)

 

在苻堅淝水之戰(zhàn)以后,五胡十六國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剛剛大一統(tǒng)的北方一下子分崩離析。淝水之戰(zhàn)戰(zhàn)敗是在383年,帶領(lǐng)前秦統(tǒng)一的苻堅在385年被殺,可從384年開始就有人獨立建國了。


圖14、前秦崩潰之后的北方


如果說政權(quán)數(shù)目,這一階段要遠遠超過前一階段。五胡十六國里的一大半都是在384年之后建國的,其中包括一堆帶秦的(西秦、后秦),一堆帶燕的(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和一堆帶涼的(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剩下還有大夏、后仇池國、翟魏等。

 

最先建國的是西秦,西秦的建國者為乞伏國仁,是鮮卑乞伏部的首領(lǐng),在淝水之戰(zhàn)前被苻堅任命為前將軍。可是還沒上戰(zhàn)場,乞伏國仁的叔叔造反,乞伏國仁就被派回平定叛亂。回去沒多久,苻堅淝水戰(zhàn)敗,乞伏國仁所部實質(zhì)上獨立。在385年,苻堅被殺之后,乞伏國仁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兼任秦、河二州牧,建立西秦政權(quán)。


圖15、姚萇


同時建國號為秦的還有后秦。后秦的建立者是羌人姚萇,從357年其兄姚襄戰(zhàn)敗被殺之后就歸附了前秦,之后在前秦一統(tǒng)北方的戰(zhàn)役中,出力不少。淝水之戰(zhàn)后,姚萇在協(xié)助苻堅兒子苻叡平定后燕叛亂中不力,之后逃亡,后被人擁立獨立,建國號為秦,史稱后秦。這樣在同一時期內(nèi),就有三個國號為秦的政權(quán)前秦、西秦、后秦。385年,苻堅在五將山被姚萇部下圍困并擒獲,之后縊殺苻堅在新平佛寺中。前秦在苻堅死后,又存活了10年,前秦最后一任國君在394年被西秦西秦涼州刺史斬殺,滅國。

 

在后秦建國之前,后燕已經(jīng)建國。后燕的建國者慕容垂是前燕建國者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因為前燕內(nèi)部政治斗爭,投奔了前燕的死對頭前秦,并跟隨前秦滅掉前燕。淝水之戰(zhàn)后,慕容垂離開苻堅。在鮮卑舊部和丁零人翟斌等人的擁立之下,慕容垂復國建立燕,史稱后燕。

 

在慕容垂建國后不久,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泓也在同一年稱帝,國號自然也是燕,史稱西燕,不過西燕并不在五胡十六國里,只存在了短短十年時間。西燕在394年的時候,被后燕所滅。

同樣短命的是一個稱國號為魏的政權(quán),為丁零人翟遼所建,建國于388年,5年之后被后燕所滅。但另一個國號為魏的政權(quán)則要長命的多,這個魏國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北魏。北魏建國和之前所說的這幾個政權(quán)一模一樣,在前秦崩盤之后,拓跋珪趁亂復國,先是稱代王,之后改國號為魏,時間是在386年。


圖16、拓跋珪


前秦崩盤,分裂出的另一個政權(quán)是后涼。后涼的建立者呂光是苻堅手下最得力的大將。呂光最大的功勞就是幫助苻堅平定東漢亂局開始之后一直脫離中央控制的西域。之后,呂光一直駐守在涼州一代。苻堅被殺之后的386年,呂光建立后涼。


在西邊同時復國的還有仇池國,為了與被前秦滅掉的仇池國分別,在前秦崩盤后復國的仇池國被稱為后仇池國,后仇池國的建國者是楊定,復國時間是386年。

 

我們稍微回顧一下,前秦崩盤后,一下子興起的來這些政權(quán)最北邊有北魏,西邊有后涼、西秦、后仇池國,稍微靠中間一點有后秦,再往東又有西燕、翟魏、后燕。一下子冒出來的這么多政權(quán)之間,自然少不了打來打去。在打斗過程中,翟魏、西燕先后被后燕滅掉。而西秦在400年被后秦所滅。


除了漢人建立的前涼之外,其他的幾個涼國,都與呂光建立的后涼有關(guān)。南涼是呂光手下大將鮮卑人禿發(fā)烏孤在397年所建,北涼是呂光手上大臣京兆漢族人段業(yè)在397年所建。而西涼則是段業(yè)手上大臣李暠在400年所建。


圖17、李暠


       而前燕、西燕、后燕、南燕則同屬一脈,只有北燕稍微特殊一點。后燕、西燕打著為前燕復國的旗號立國,之后后燕滅掉了西燕,基本一統(tǒng)北方東部,除了北邊的北魏。于是后燕就和北魏死掐了起來,一開始北魏根本不是對手,只能利用縱深和后燕周旋,可是395年參合陂之戰(zhàn),北魏一舉擊潰后燕主力。之后397年,北魏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后燕因為此戰(zhàn)一分為二。398年,后燕皇帝慕容寶的叔叔慕容德稱燕王,史稱南燕。而后燕則只剩下了遼東一帶地盤。407年,后燕禁衛(wèi)軍將領(lǐng)漢人馮跋發(fā)動政變,擁立后燕主慕容寶養(yǎng)子慕容云為主,之后慕容云又被手上寵臣殺害,馮跋自立為王,國號仍為燕,史稱北燕。


圖18、參合陂之戰(zhàn)


       五胡十六國中另外一個政權(quán)大夏,則與后秦有關(guān)。大夏的建立者赫連勃勃是南匈奴人的后裔,一直依附于前秦、后秦。在后秦時,赫連勃勃非常被后秦皇帝姚興信任,赫連勃勃被任命為安北將軍、五原公,鎮(zhèn)守朔方。407年的時候,赫連勃勃叛秦立國。

 

       以上便是,前秦崩潰之后各國立國的過程。在這么一個亂世,立國容易,可長久的立住卻難上加難。一個個政權(quán)建立,卻一個個被滅。到407年,北燕、大夏建國時,北方依然存在的政權(quán)包括北魏、北燕、南燕、大夏、后秦、南涼、西涼、北涼、仇池。這些政權(quán)里,最后只有北魏存活了下來,其他的先后都被滅了,一部分是被北魏滅的包括北燕(436年)、大夏(431年)、北涼(439年);另外幾個是被東晉滅的,包括南燕(410年)、后秦(417年)、后仇池國(442年);另外一部分是相互之間絞殺的,包括南涼414年被復國的西秦所滅,421年西涼被北涼所滅;西秦431年被大夏所滅。


圖19、407年地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