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松花江大橋(即原東清鐵路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鐵路大橋,也是哈爾濱的第一座跨江橋梁,它位于哈爾濱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東側,濱州線2741公里處,是哈爾濱市道里、道外兩區(qū)的分界橋。 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我國修筑東清鐵路的權利。1898年開始測量、設計、修筑松花江鐵路大橋。1900年5月16日正式動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 松花江鐵路大橋是石墩鋼筋結構。全長1050.87米,寬7.2米,共有19孔。橋面鋪設單軌鐵道。由于橋梁鋼質不良,1941年,橋梁普遍出現裂痕。 新中國成立后,經國家計委和鐵道部批準,從1962年11月21日,開始對該橋進行全面大修。將原裂紋鋼釬橋梁全部換成由山海關橋梁廠制造的——八空平弦穿式鋼桁梁;同時在橋的兩側增設了寬1.2米,并裝有行人扶欄的副橋。1964年5月20日,大修工程完工,使過橋車速恢復到原設計水平(時速50公里),雙牽引機車過橋也通行無阻。 現在,松花江鐵路大橋已禁行車輛,成為市民步行和游客觀光之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