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人工智能是多領域融合的技術,由于背景不同,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會有不同。
人工智能需要技術融合,不同背景的人認識需要統(tǒng)一
研究人工智能的時候,最有意思的是百度百科對人工智能的解釋:
人工智能是一門邊緣學科,屬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涉及到:認知科學,數(shù)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論,控制論,不定性論;其研究范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現(xiàn),智能搜索,推理,規(guī)劃,機器學習,知識獲取,組合調度問題,感知問題,模式識別,邏輯程序設計軟計算,不精確和不確定的管理,人工生命,神經網絡,復雜系統(tǒng),遺傳算法。
同時在百度百科上,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
將百度百科這兩條拿出來,有一點點的分歧,因為百度百科知識的整理是眾多編輯者共同貢獻的,而不同的編輯者,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是不一致的。
筆者大學專業(yè)是自動化,在大學期間有一門專業(yè)選修課就是神經元網絡,其實BP神經網絡模型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所以筆者一直以來都認為人工智能屬于控制理論范疇。

真正讓筆者重新審視人工智能的是IBM的Waston在2011年的危險邊緣Jeopardy游戲中戰(zhàn)勝人類,實際上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里程碑;而大眾對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中,一個是IBM的深藍戰(zhàn)勝了國際象棋冠軍,一個是AlphoGo戰(zhàn)勝世界圍棋冠軍。
但深藍實際上是利用程序戰(zhàn)勝人類,不屬于機器學習。而具備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Waston戰(zhàn)勝人類早于AlphoGo戰(zhàn)勝人類。
在Jeopardy的游戲中,Waston就是具備了學習能力,通過學習大量的人類互聯(lián)網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戰(zhàn)勝人類。
所以不同背景的人,因為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是不同的,真正了解人工智能,需要跨界學習,從更多維度了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將成為基礎工具
人工智能在跨行業(yè)、跨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而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人工智能將在更大范圍內替代人腦的思考范圍,是類人思考的工具。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物質資料的生產瓶頸將會轉變?yōu)閯?chuàng)造、思考類生產能力的瓶頸,而創(chuàng)造、思考類瓶頸的突破,需要的是人工智能技術,所以人工智能將是未來工具普及的方向。
根據人類發(fā)展歷史,每一次社會的重大進步都是因為新工具的使用,而每一次顛覆性工具發(fā)展,在工具制造領域都有巨大的機會,而當工具普及,這個工具就融為生活的一部分,工具的不再特別提出,但人類已經離不開工具。

就如汽車、計算機的發(fā)展,在發(fā)展早期,這兩個產業(yè)是巨大的產業(yè)。但現(xiàn)在隨著這些工具的普及,雖然這些工具對生產力的發(fā)展不再被特別重視,但人類已經離不開這些工具。
而人工智能現(xiàn)在就處于剛剛普及階段,將來有可能成為幫助人類解放思考能力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