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一部大師級導演的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又名《返老還童》,影片較長,追求歡樂與刺激的影迷可以耐下心來看看你,你肯定會有一番不一樣的體驗。 本片由大衛(wèi)·芬奇執(zhí)導,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主演。 2009年《本杰明·巴頓奇事》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13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化妝、最佳藝術指導三項大獎。本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7,豆瓣TOP250排名第67。 電影從卡特琳娜颶風襲擊新奧爾良時,醫(yī)院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太太讓她女兒為她讀一本《本杰明·巴頓日記》開始。 (此處有一個細節(jié),新奧爾良的逆走時鐘) 本杰明·巴頓(布拉德·皮特飾)出生于一戰(zhàn)結束時的奧爾良,當所有人都處在一個歡樂的狀態(tài)中時,而迎接本杰明·巴頓的父親卻是妻子難產(chǎn)而死的消息以及一個“怪物兒子”。 這個一出生就顯得老態(tài)龍鐘的嬰兒被他視作是一個惡魔而遺棄在老人院門口,之后本杰明被一位善良的黑人婦女奎妮(塔拉吉·P·漢森)收養(yǎng),成了他的“媽媽”。 在老人院這個環(huán)境下,本杰明的形象顯得不是那么的突兀。 在這里,本杰明遇到了各種的人,有教他彈鋼琴的; 有帶他離開老人院去體驗人生的; 有絮絮叨叨講述自己被雷劈中七次的老人; 還有他的摯愛黛西。 隨著時間的流逝,本杰明開始顯現(xiàn)出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他開始越活越年輕了,但是他越活越年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煩惱與歡樂也是那么與眾不同。 本杰明與黛西在年齡和外表都完全匹配的情況下度過了幾年美好的幸福時光。 但慢慢的,本杰明心中出現(xiàn)了對未來的憂慮,隨著他們女兒的出生,本杰明選擇離開,他不能讓自己的愛人在將來同時養(yǎng)育兩個“孩子”,也不能讓自己的女兒發(fā)現(xiàn)有一個和自己“一樣大”的父親。 影片中,有些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想當藝術家的克拉克,因為父親壓制,最終只能安安分分的當一個拖船船長。 但他不認命,成為了一名紋身師,他在自己身上紋上自己所認為的“藝術”,他甚至想在自己死后,將自己充滿藝術的手臂砍下來寄給自己的父親。 但戰(zhàn)爭卻破壞了他的藝術品,彌留之際他留下這么一段話: 對于生活的現(xiàn)狀,你可以像瘋狗一樣不滿,你可以破口大破,可以詛咒命運,但到了生命盡頭,你還是得放手。 船長死后,出現(xiàn)了被他推崇為奇跡的蜂鳥。 還有,老貴族夫人在進入養(yǎng)老院后,還是保持自身對生活的追求,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像要出去約會一樣,雖然并沒有人約她。 她在教本杰明彈鋼琴時說的話也很有意味: 彈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所彈曲子的感受。 本杰明在離開女兒后對她說了一段最勵志的話語: 最后在卡特琳娜颶風襲擊新奧爾良的背景中,黛西最終也離開了。有趣的是黛西離去時,再一次出現(xiàn)了蜂鳥。 此時,新奧爾良的逆走時鐘被人換上的新的時鐘而遺棄,水淹沒了這個曾經(jīng)新奧爾良的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科特琳娜颶風在2005年時幾乎快摧毀了新奧爾良,也從此新奧爾良開始走下坡路。 整部影片給點點的感覺是新時代的阿甘正傳,一樣的有意思、一樣的勵志、一樣的有笑點、有淚點,而《本杰明·巴頓奇事》的編劇正是《阿甘正傳》的編劇埃里克·羅斯。 可能由于編劇的原因,阿甘與本杰明的故事存在許許多多的相似點,一樣的從小只有母親照顧、一樣的生長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一樣的在小時候最悲慘的時候遇見摯愛、一樣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好友、一樣在某一個階段與摯愛錯過甚至于與摯愛分分合合、還有本杰明母親的“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與阿甘母親的“巧克力盒理論”簡直如出一轍,但最重要的一點相同點是,兩部都是佳片。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