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二馬疾行也。馮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為序的中國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臺灣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約八百六十一萬五千余,占全國人口的0.64%左右。 馮姓主要分布于中國的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和云南等地。 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發(fā)布于微信公眾號:學國學網(wǎng),轉(zhuǎn)載注明出處 姓氏來源 1、出自姬姓 周文王(即西伯侯姬昌)之后,第十五子畢公高后裔畢萬的封地馮城,屬于以居邑名為氏。馮氏系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 2、出自歸姓 春秋時鄭國大夫馮簡子的封地馮邑,屬于以居邑名為氏。據(jù)《世本》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其后子孫以馮為氏。 3、為司馬遷的后代改姓馮 西漢司馬遷之后。司馬遷因受奸人所害,為逃避追殺,司馬遷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一豎改姓同。司馬遷次子司馬觀將馬字加兩點水改姓馮。 4、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發(fā)布于微信公眾號:學國學網(wǎng),轉(zhuǎn)載注明出處 遷徙分布 馮氏最初發(fā)祥于河南省滎陽地區(qū),族人遷移較早,先秦時期就已開始遷移。 向南,先進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向西,進入了陜西關中等地。向北,馮氏進入了山西等地。向東,馮氏進入了齊魯大地。 在秦末戰(zhàn)爭、楚漢戰(zhàn)爭乃至漢初“無為而治”的一系列大變動中,史冊中尋找不到馮姓的任何豐功偉績。 漢代,馮姓姓氏的基本材料才得到最初步的整理,現(xiàn)今人們所接觸的有關馮姓早期發(fā)展的資料,基本上是在這一時期成文、定性,并載入史冊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馮氏馮姓早期主要繁衍于今河南、陜西、河北、山西等地,晉末“永嘉之亂”時開始大舉南遷或北避遼東,先后遷入江蘇、安徽、江西、浙江、遼寧等地。 唐宋時期,馮氏先后又有兩次大舉南遷,使馮氏分居于中國江南廣大地區(qū),明、清之際遍及全國各地。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shù)支移居臺灣,此后,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
|
來自: 學國學網(wǎng) >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