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有一句話:“筋軟一寸,壽增十年”。人身上筋很多,究竟是哪條筋越軟,人就越長壽呢?研究發(fā)現(xiàn),人腳部的筋越軟,人就越長壽。 古代中醫(yī)學家通過內觀內證發(fā)現(xiàn):人的筋之根就在腳部,治病要治根,養(yǎng)生也要調根,因此只拉身體的筋,而不把腳部的筋拉開,是治標不治本! 把腳部的筋拉軟,不僅能夠變的強壯,延年益壽,而且還能夠改善人不好的脾氣,因為,腳部的筋越硬,人的脾氣越容易暴躁。 人壯全憑腳健,腳是健康總根! “人壯全憑腳健”。中醫(yī)認為,腳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極為密切的關聯(lián)。 光在足底就有136個穴位反射區(qū),分別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各個器官,因此經(jīng)常雙腳互打,等于在調理全身五臟六腑。 故經(jīng)常的刺激腳底,可有效改善人們的身體,幫助人們更好的抵抗疾病。而最理想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艾灸可以讓腳部的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從而促進人體血脈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jīng)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 腳部拉筋,艾灸一下,最有效! 艾灸取穴:涌泉、太沖、隱白、昆侖 1、涌泉穴是人體少陰腎經(jīng)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屈時,足底前凹陷處。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 2、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第1、2跖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艾灸太沖,可以很好地達到養(yǎng)護肝臟、養(yǎng)生健體、祛病去病的目的。 3、隱白在足大趾趾甲角旁0.1寸處,隱白穴是脾經(jīng)第一個穴位,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對各種出血癥狀都能有效緩解。 4、昆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艾灸昆侖穴,提升膀胱經(jīng)陽氣的運行,祛除足跟附近濕寒之邪,即可減緩甚至根除足跟痛的毛病。 以上穴位施灸方法: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施灸時間:手持艾條溫和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日常生活也可多用溫水泡腳。 揉一次腳筋,勝過泡十次腳! 中醫(yī)認為,腳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極為密切的關聯(lián)。尤其在冬天,雙腳互打更是不可缺少,因為“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有很多老人通過雙腳互打后,發(fā)現(xiàn)比熱水泡腳還要實惠,揉一次腳,勝過十次泡腳! PS:拉腳部的筋有很多方法,和舞蹈家一樣的那種拉法不適合中老年人,最好操作同時又比較方便的就是搓揉腳板底的腳筋。 方法: 可以端坐著揉,也可以躺在床上揉。腳面有個凹陷,一般的情況根本刺激不到,這也就是為什么泡腳效果好(因為熱水可以刺激凹陷的地方)。 在這個腳凹陷的地方有很多穴位,比如長壽的涌泉,足跟有三焦經(jīng)通過,這些都要拍打到,最好是用一定的力度往里頭揉捏,可以觸到一根比較粗、緊的筋。 ▼ (按揉數(shù)量沒有要求,就是發(fā)熱、經(jīng)絡舒服為準。用指腹,不要用指甲刮。) 堅持行此法,你會發(fā)現(xiàn)身體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強壯,年老的氣色好了、病痛少了,活到百歲不是夢!年輕的更壯實了,很少會生病。 這么簡單而有用的方法,一定要發(fā)給身邊的朋友,讓大家都受益! |
|
來自: 圣山溆水 > 《經(jīng)絡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