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葉氏茯苓飲胃痛

 柴桂苓 2017-07-03
胃痛在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發(fā)病部位常在上腹,此處接近于心臟的位置,使得患者有時會描述為心口部的疼痛。能夠引起胃痛的因素有許多,與人們?nèi)粘I铌P(guān)系最為緊密的則是飲食、情緒等因素。胃痛既是中醫(yī)病名,也是臨床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涵蓋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直腸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胃癌、胃神經(jīng)官能癥等病證。

胃痛中醫(yī)分為寒邪客胃、飲食停滯、肝氣犯胃證、肝胃郁熱證、瘀血停滯、胃陰虧虛、脾胃虛寒、寒熱錯雜等證型而辨證施治及遣方用藥。在臨床中很難按上述證型分辨,多是寒熱錯雜,虛實并見。我國著名的中醫(yī)專家俞尚德曾經(jīng)著有《俞氏中醫(yī)消化病學》一書,本書中的觀點認為,“ 對于消化性潰瘍的中醫(yī)分型尚無統(tǒng)一標準。應該深剖析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然后根據(jù)發(fā)病機制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準則。

《素問· 五臟別論》云:“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 《類證治裁· 內(nèi)景綜要》亦云:“ 六腑傳化不藏,實而不能滿,故以通為補焉” 、“ 六腑以通為用” 、“ 胃以降為和” ,治療胃痛疾病以通為補,以降為順,葉天士云:“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蓋太陰之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始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仲景急下存津,治在胃也;東垣大升陽氣,治在脾也” 。
葉氏茯苓飲藥物組成:茯苓、黃連、杏仁、枳殼、半夏、陳皮。適用范圍:①主證凡見胃氣壅滯停飲所致的胃氣不降:這種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脘腹痛、脹,脘腹脹滿等陽明不降的癥狀;或者是胃脘隱痛;或劍下按痛;或心下有滯留感( 又稱心口頂) ;或胃脘燒灼痛;或胃脘喜溫喜按;或胸滿悶善嘆息;或為納差納呆,不思飲食,口黏口苦,舌苔厚膩,大便黏膩等胃腸濕熱癥狀。②兼次證:一切濁氣不降、浮陽上擾清空引起的胸悶、頭暈等癥狀。③胃鏡證實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并排除難治性消化性潰瘍。
方中茯苓為精純之品,其質(zhì)重,其氣清,其味淡,重能培土,清能益金,淡能利水,兼及肺、脾、腎三臟。故在通調(diào)三焦病證中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即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益脾和胃降胃氣。陳皮芳香化濕,理氣開胃,快膈通神,和中順氣。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降逆止嘔。枳殼理氣寬中,行滯除脹,降氣化痰。黃連瀉火燥濕,苦降開胃。杏仁味苦芳香,宣降肺氣,通絡止痛,潤腸通便。蓋肺主一身之氣,胃氣下降實賴于肺氣之肅降,故宣肺即所以降胃也。全方合用共奏通降陽明,和胃降氣化痰之功。該方從《外臺秘要》茯苓飲化出,功用為和胃降氣化痰。其主治在胃而不在脾,故葉氏稱其為通降陽明法。胃氣壅滯停飲的主要表現(xiàn)為心下有滯留感,患者主訴常稱“ 心口頂” ,為其主要用藥指征。胃氣不降可有多種兼證。但后者參術(shù)并用,功能益氣降胃,補脾理氣,化痰利濕。

加減:泛酸加煅瓦楞子或浙貝、烏賊骨,如泛酸量大,屬脾胃有痼冷停飲則加治酸之圣藥吳茱萸;嘈雜者加淮山藥、黨參、扁豆,屬陰虛嘈雜者需加玉竹、黃精;噯氣則加蘇梗、丁香、香櫞、代赭石、旋覆花、竹茹、柿蒂、炙枇杷葉降逆止呃之品;燒灼痛常合用左金丸或用黃連、枳實;矢氣加香附、青皮、木香理氣之品;脹滿者加厚樸、徐長卿或合枳術(shù)丸;嘔吐加生姜;呃逆合旋覆代赭湯或丁香、柿蒂;喉梗胸痛加鵝石、橘絡、娑羅子、威靈仙、急性子、王不留行籽、通草;便秘加大量生白術(shù),嚴重者加全瓜蔞;氣虛者加黨參;陰虛者加生地、麥冬、玄參;血虛加大當歸、炒白芍;陽虛者加附子、肉桂等;腹瀉加葛根、升麻、蒼術(shù)、藿香、車前草或脾腎陽虛合四神丸;疼痛甚者加良附丸或加甘松、草果、香附、玄胡索、烏藥、九香蟲;痞滿不通者加橘核、刀豆子、降香、代赭石、木香、砂仁、青皮、大腹皮、檳榔等;水果傷者加草果、肉桂、丁香;冷飲、魚蝦所傷者加炮姜、蘇葉、吳茱萸;飲酒傷者加葛根花、枳棋子、砂仁、草寇仁;甜食傷者加藿香、佩蘭、茯苓;肉類及油脂乳品傷者加焦山楂、雞內(nèi)金、萊菔子;谷食傷者加焦谷芽;麥食傷加焦麥芽;瘀血傷者加三七、合失笑散;如胃鏡示有息肉加烏梅、威靈仙、三七、穿山甲;如胃鏡檢出有幽門桿菌寒性者加干姜、桂枝、芍藥、砂仁、三七粉;熱性者蒲公英、桑葉、黃連、三七粉等。


病案:①患者,女,35歲,2009年05月18日初診:胃脘脹痛,納差小,餓者心慌心悸,飽者脹滿,偶有噯氣,胃脘喜按壓,揉按者矢氣,喜溫飲或置熱水中,善嘆息、性情急躁,夜入睡難、易醒,二便常。形中,易外感,且氣短。面色紅潤、咽微紅、舌淡紅,苔黃膩厚。脈左小弦,右沉小弦短。月經(jīng)規(guī)律,白帶清稀微黃。曾在2007年因支原體感染用紅霉素、阿奇霉素而致呃逆、胃痛。2008年9月渭南市某醫(yī)院胃鏡示糜爛性胃炎,H p( +) 。處方:半夏12g,茯苓10 g,枳殼10 g,陳皮10g,黃連2g,杏仁10g,蒼術(shù)15g,紫蘇10 g。水煎服,5劑。5月24日二診:胃脘暖氣脹滿均消失。胃痛如故且冷痛,易饑不能食,口氣酸腐,咽干稍紅,鼻塞,易外感,渴喜溫水,夜尿2~4次,它癥如故,苔黃膩,脈小弦弱。上方加藿香10 g,白蔻仁3g,水煎服,5劑。5月30日三診:患者已基本無臨床癥狀,再給5劑以資鞏固。

②患者,女,39歲。2013年12月10日初診。反復上腹痛、呈燒灼狀、飽脹、滿悶不適、泛酸2年、加重伴頭痛、頭暈、納差3天??谒峥诟刹伙嫞畴y用飽,大便先干后正常,日一行,眠可,脈右小洪關(guān)弱,左略大,舌淡紅苔薄白膩。處方:茯苓20g,法半夏30g,杏仁10 g,枳殼10 g,陳皮10 g,厚樸15g,黃連5g,吳茱萸5g,荊芥10 g,防風10 g,炙甘草10 g。5劑,水煎服,1劑/日。2013年12月19日二診:服藥后胃痛、胃脹明顯減輕,唯感口膩,上方加藿香10 g后下,續(xù)服5劑。2013年12月30日三診:胃灼痛、胃脹已愈,又因家庭不和而感心情不暢加郁金10 g,醋制香附10g,去荊芥、防風,3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