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路·步韻空山心語前輩當初歌罷懷沙楚。時來恰逢重五。 青草波平,九嶷雲(yún)杳,湘水無情如故。 虹橋影渡。望孤雁歸遲,數(shù)聲搖櫓。 江上峰青,古今不易易今古。 賈生又吟吊賦。嘆長沙遠主,鵩鳥三暑。 難問蒼生,專傾神鬼,誰解傷心梁父。 憑軒幾度。笑百福叉魚,退之清黼。 莫語蘇仙,幸郴江自舞。 1、青草:洞庭青草湖。張孝祥念奴嬌詞云: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2、百福:郴州北湖,湘音協(xié)百福。湖中叉魚亭,韓愈賦詩之所。 3、蘇仙:郴州蘇仙嶺,天下第十八福地,秦觀踏莎行之郴州旅舍置於此處。 空山心語前輩原玉 臺城路·端午 歷年端午懷荊楚。黃梅恰逢重五。 綠柳垂絲,青蒲裹粽,風物依然如故。 龍舟競渡。看無盡旗旌,滿江飛櫓。 一曲離騷,古今絕唱唱今古。 江邊濯纓濯足,汨羅淘日月,千載寒暑。 世俗之塵,彈冠浴沐,歸去來兮漁父。 騷壇幾度。壯歌起云頭,韻清聲黼。 筑夢途中,共邀屈子舞! 端午讀空山心語前輩“一曲離騷,古今絕唱唱今古”,忽念湘南諸弟。小羅兄弟湘音最重,常笑言嚇吾:船到郴江止,馬到郴山死,人到郴州打擺子。竊喜郴州三載未曾小恙,卻能飽覽湘中風土。然人事變遷頻疊,朝令夕改,前功盡棄,終難一事。湘水之別恰逢端午,獨自北還至今又五載矣,甚念。屈子投江汨羅,多怪懷王昏聵,子蘭排擠。賈誼英才,適逢漢文明主,仍難免元老之讒言,終不能大用,英年早逝。老杜晚年值安史之亂,漂泊他鄉(xiāng),客死湘水。退之耿介,屢招貶謫,兩次嶺南,六次駐足郴俯,幸留叉魚詩句。少遊無意參政,亦不能逃脫東坡牽連,一貶再貶,郴州旅舍不忍碎讀。 蓋古今才子悲情,皆不出一“用”也。 郴州蘇仙嶺(道教第十八福地)即郴山,下臨郴江,上置郴州旅舍,有三絕碑(少遊詞、東坡跋、米襄陽書)遺蹟,碑帖有三處(知何處、殘陽樹、本自繞)與流行版本不同,不妨閱之。踏莎行【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殘陽樹。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斜陽暮”似有小病,不及“殘陽樹”;“本”簡單易解,“幸”在詞中怎解,糊塗。蘇軾、秦觀、米芾同為王詵西園雅集人物,三絕碑亦是南宋時刻於蘇仙嶺石壁,更願相信三絕碑所書乃少遊踏莎行之原稿。人間詞話29:少遊詞境最為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變而淒厲矣。東坡賞其後二語,猶為皮相。 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少遊發(fā)問似乎無理,然少遊一貶再貶亦有理乎?東坡閱知,感“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之嘆!如何皮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