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著了出的汗就叫盜汗,白天不正常的出汗那叫自汗!夏天來了,寶寶出汗、盜汗的情況越來越多,很多寶媽總是認為是天氣太熱,更不用說還要去摸一摸寶寶身上流的汗是熱的還是涼的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處理? 盜汗在《黃帝內經(jīng)》里稱為“寢汗”,漢代醫(y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的用盜汗一詞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癥。從此以后歷代醫(yī)家都延用此名!因此后來的許多中醫(yī)書籍包括大學的專業(yè)書籍都將盜汗的病機定為陰虛。 孩子是純陽之體,陽盛。如何讓陽進入身體,必須以出汗的方式泄一點熱,但這種出熱汗在臨床上大多數(shù)并非是陰虛。而是陽郁所致,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吃的好(肥甘厚膩)。長期累積腸道的功能就會出現(xiàn)淤積、緩慢!現(xiàn)在好多便秘的小孩腸道不利就會導致六腑氣機不暢。所以晚上睡覺以后要陽入陰,可是陽氣在體內又運行受阻,那么這個熱就會淤積化熱熏蒸體內的津液。最后以汗的形式來瀉熱!如果出的少一點孩子會很舒服,但如果出的多一點,反而會傷了孩子的陽氣。 熱汗可以考慮小兒推拿穴位:清天河水,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滋陰清熱 還有一種是涼汗,說明孩子體內的寒濕重。需要排汗來保護陽氣!有些人體內寒氣重(尤其是夏天),喝了太多的飲料、冷飲、冰啤酒后晚上也會盜汗。這時候孩子的汗量很多摸起來是冰涼的。這是因為入睡后陽要入陰!陽氣進去以后要將體內的寒濕逼出來,這樣一來身體也會得到新的平衡、新的格局。這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我們按照陰虛盜汗來治療,那結果就南轅北轍了,這也就是我們講的辨證的重要性! 涼汗可以考慮小兒推拿穴位:外勞宮,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兩大特效止汗穴位:不管哪種汗,自汗還是盜汗,都可以揉二馬穴,掐或揉腎頂穴。用指甲掐腎頂十下左右,有痛感為度; 腎頂揉法可以三分鐘。腎頂 陰陽雙補 《本草綱目》有一種主治: 小兒自汗,盜汗的敷臍法處方用法: 五倍子適量。將五倍子煅黃后研細末,用1克左右藥末填入臍孔,用膠布封貼。每晚1次,連用l一3次。 《百病外治3000方》有一種主治: 小兒自汗,盜汗的敷臍法處方用法:牡蠣、龍骨各30克,大麥芽50克。 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取藥末5克,調和,敷于臍部,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 當然,“小兒盜汗”并不一定是病態(tài),很多是生理性盜汗,大都是由于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過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這類出汗都是屬于機體調節(jié)體溫所致,常在剛睡著時出汗較多,以后就逐漸減少。也有的父母喜歡在寶寶臨睡時喂一瓶牛奶,喂奶后小兒安靜睡著了,但這時正碰上小兒吃奶后的產(chǎn)熱階段,因此,常常滿頭大汗,尤其是在睡覺后2小時內。西醫(yī)則認為這與寶寶新陳代謝旺盛,皮膚含水量較高,微血管分布較多,植物性神經(jīng)發(fā)育不成熟有關。一個健康、活潑的寶寶,睡覺時出汗較多,可能是正?,F(xiàn)象,家長不用過分著急。 小兒推拿的核心是中醫(yī)辯證,還要結合寶寶的體質情況配穴,每個寶寶會有所差別,有時候不是幾個穴位能夠完全解決問題的,大家也不要操之過急。但以上穴位是安全、確實有效的,希望寶媽能多學點,多懂點養(yǎng)護知識,孩子就會少受點罪,少受點苦!張家綱愿與大家一起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樂的明天,一起研討小兒推拿和育兒知識,每天進步一點點,未來生活更美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