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關于書 如果有一本書,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讀時卻悵然若失,細品之后則與之心心相印。那這本書一定是《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一本流傳很久的小冊子,由一位叫沈復的落魄文人所寫,記錄了自己生命中一些微小的人和事,全篇不過四萬字,卻道盡人間酸甜。 俞平伯贊其“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p> 愛情 在《浮生六記》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沈復與其妻蕓娘的愛情,他們相敬如賓,生活平淡,卻愛的深沉?!陡∩洝房偣灿兴膲K內容,前三塊都在講述沈復與蕓娘的生活往事。 沈復本是清朝時期生活在蘇州的一個無名文人,他一生輾轉過很多地方,只能靠做一些簡單的差事養(yǎng)家糊口。 蕓娘則是沈復舅舅的女兒,早年喪父,家境清貧,靠女紅維持生計。 二人自幼相識,兩小無猜。13歲時沈復便與其母說道“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p> 在普通人心里,才子配佳人,能被一位文人寵愛一生的女兒,必定是面容姣好、氣質出眾的女嬌娥。事實上,蕓娘非但不是美女,甚至可能不如一般女子。 沈復在書中如此描寫自己的妻子“蕓削肩長勁,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惟兩齒微露,似非佳相?!?/p> 不過“情之所鐘,雖丑不嫌”。在沈復眼中能夠與蕓娘結為夫妻,依舊是人生最大幸事。 畢竟,女人的美向來在骨不在皮。蕓娘的賢淑、聰慧又怎是一般女子可及。 她不僅可以與沈復品讀詩畫、談古論今,還會穿著男裝與其出門夜游。 她不僅能夠把家中瑣事打點妥當,還善于從普通生活中發(fā)覺風雅妙趣。 她為其煮飯,為其織衣,伴其玩樂。二人將生活過成了詩,世間美好盡被收走。 “檐前老樹一株,濃陰覆窗,人面俱綠。隔岸游人,往來不絕,此吾父稼夫公垂簾宴客處也。稟命吾母,攜蕓消夏于此。因暑罷繡,終日伴余課書論古、品月評花而已。蕓不善飲,強之可三杯,教以射覆為令。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于此矣?!?/p> 可惜好景不長,蕓娘的早逝最終沒能讓二人白頭偕老。蕓娘去世后,沈復便寫下這本《浮生六記》記錄了二人粗茶布衣的幸福往事。 生活 在《浮生六記》中,沈復所記錄的皆是粗茶布衣式的閑瑣小事,他與蕓娘所過的日子也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唾手可得的生活。區(qū)別就是他有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能夠在周遭瑣碎中發(fā)現(xiàn)生活之趣。 在他眼里,一只蟲,一顆草,就可以擁有趣味無窮的探險。一株花,一片葉,也可自成獨特景致。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p> 蕓娘也是擁有生活趣味的姑娘。沈復記錄,有一次他栽培了一盆花,但總是覺得不夠生動。蕓娘見他苦惱,便靈機一動,找來些許蝴蝶和昆蟲,用細細的絲線纏繞在花的莖干上,這一神來之筆,被許多來客稱贊。 很多時候,與快樂掛鉤的并非生活的富足,而是源于內心的細致與情趣。 快樂,無處不在。 摘錄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shù),得失難量。 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矣。 何時黃鶴重來,且共倒金樽,澆洲渚千年芳草。但見白云飛去,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復,世態(tài)炎涼,優(yōu)游閑歲月,瀟灑度時光。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即事不可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此養(yǎng)生之法也。 —FIN— 辦公室裝修上海辦公室裝修上海辦公室設計上海辦公室裝修上海辦公室裝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