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傷寒論》
【適宜】
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屬熱毒偏盛者,可加減用之。
【組成】
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
熱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下痢膿血,赤多白少,渴欲飲水,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方解】
本方治證為熱毒痢疾?!秱摗酚靡灾呜赎師崂?,緣由熱毒深陷厥陰血分,氣血與熱毒相搏,下迫大腸,而見便膿血,赤多白少等癥。病雖發(fā)于大腸,實乃熱在厥陰血分。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俾熱毒除,則血痢自已。
方中白頭翁為君,以其歸大腸與肝,昧苦性寒,能入血分,清熱解毒,涼血止痢。臣以黃連之苦寒,清熱解毒,燥濕厚腸;黃柏瀉下焦?jié)駸?,兩藥共助君藥以清熱解毒,尤能燥濕止痢。秦皮歸大腸經(jīng),苦寒性澀,主熱痢下重。四藥相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作用較強,為熱毒血痢之良方。
本方與芍藥湯同為治痢之方,本方主治熱毒血痢,乃熱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痢;芍藥湯治痢下赤白,屬濕熱痢,而兼氣血瘀滯證,故調(diào)和氣血與清熱燥濕并進,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以使“行血則便膿自愈,調(diào)氣則后重自除”。兩方主要區(qū)別在于:白頭翁湯是清熱解毒兼涼血燥濕止痢,芍藥湯是清熱燥濕與行氣調(diào)血并用。
【運用】
本方治證為熱毒深陷血分之下痢。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證治要點。
【歌訣】
白頭翁湯治熱痢,黃連黃柏與秦皮,味苦性寒能涼血,解毒堅陰功效奇。
【來源】
《方劑學(xué)》 主編:段富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