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體質(zhì)特點: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煩、手足心熱、失眠、大便干、小尿黃、喜冷飲。陰虛體質(zhì)者關鍵在補陰清熱,滋養(yǎng)肝腎;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yǎng)肝腎二臟為要。 飲食調(diào)養(yǎng):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于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陽虛體質(zhì) 體質(zhì)特點: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常自汗出、舌淡胖。畏寒蜷臥、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多、小便失禁。陽虛者關鍵在補陽,溫補脾腎;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飲食調(diào)養(yǎng):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品,如羊肉、鹿肉、雞肉。根據(jù)“春夏養(yǎng)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養(yǎng)生推薦: 陽虛體質(zhì)適宜經(jīng)典方黃芪桂枝湯,其中有黃芪、桂枝、芍藥、甘草、大棗、 生姜等六味藥。 當歸四逆湯、 補中益氣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也可根據(jù)情況選用。另外,用瑪珈、枸杞、 西洋參泡茶,堅持每天飲用羊奶也可以補腎陽。 氣虛體質(zhì) ![]() 體質(zhì)特點: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征。 氣虛者補氣養(yǎng)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 飲食調(diào)養(yǎng):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藥、秈米、莜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若氣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yǎng)。 養(yǎng)生推薦: 西洋參、黃芪是補氣良藥,黃芪性微溫,味甘,醫(yī)書上稱“黃芪補一身之氣”。黃芪與 黨參同服,補氣作用更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