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胖子 曹爽,字昭伯,小名默,沛國譙人,三國時期曹魏的大臣,大司馬曹真之子,年少時謹慎持重,深受皇帝曹叡器重。明帝駕崩前,他與司馬懿并受遺詔輔佐少帝。 起初,曹爽跟司馬懿還是很友好的,兩人都忠心耿耿,而且各形勢也算均衡,司馬懿和王凌等統(tǒng)兵在外,防衛(wèi)邊疆,而曹爽等執(zhí)掌宮內(nèi)之事,也算是分工明確。但僅僅過了三年,曹爽便開始奪權(quán)。他開始漸漸讓曹家兄弟掌握了宮內(nèi)大權(quán),許多重要職位都由他們占據(jù)。還有丁謐、何晏、鄧飏三人,全被封為尚書,控制京城內(nèi)外權(quán)柄,并且逐漸孤立司馬懿,凡事都一個人決定。 被架空的司馬懿只能告病回家了,曹爽此后更是獨攬大權(quán),得意忘形。首先曹爽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軟禁起來,然后又開始在飲食、服飾和車馬各方面上抬高自己,達到了跟皇帝一樣的待遇。更過分的是,他居然偷偷把先帝的嬪妃納入自己的后宮,甚至下假詔書,把57個才人發(fā)配成歌伎,玩弄先帝妃子。后來他又做出了霸占田產(chǎn),擅取太樂樂器,調(diào)武庫禁兵,偷取宮中財寶,公然向大臣索要賄賂等這類讓人唾棄的事。 但眾人都敢怒不敢言,他弟弟曹羲都看不下去了,明令暗示了多次也沒用,同時此時曹芳已經(jīng)16歲,但他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也是敢怒不敢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趁著曹爽帶著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曹叡的空子,司馬懿聯(lián)合郭太后、蔣濟等人發(fā)動政變。 但是幻想著不做王侯做富豪的曹爽,果斷放棄了抵抗。然而等來的不是財富卻是屠刀,三百余人被殺,曹爽兄弟及黨羽全被處決,并夷三族。史稱“高平陵政變”。所以跟司馬懿相比,曹爽就是一個政治斗爭中的傻子。利用他手中的軍隊資源,奮起反抗還有希望,但他這樣一個作死的人有這樣的下場也是罪有應得。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史鑒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