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fù)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當時由太原典簽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于陜西漢中褒谷口石門崖壁之上。因崖面廣闊,擺脫紙張限制,大書深刻,筆陣森嚴,氣勢雄峻,故而書風(fēng)自然開張、氣勢雄偉、恢宏大氣,表現(xiàn)出大樸不雕的陽剛之美,堪稱鴻篇巨制。 《石門銘》以首頁“此”字不損者為佳拓。此石刻為正書,凡28行,滿行22字,后段題記為7行,每行9-10字。它吸取了處于同一地漢隸名品《石門頌》蒼勁凝練的篆隸筆法,筆勢與體勢則吸取了漢隸跌宕開張、奇崛大氣的特點,書風(fēng)超逸疏宕、舒展自然??涤袨樽u之為“神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