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臨摹書畫的絕佳資料 編輯整整:國畫藝術(shù);插圖:古今畫荷作品
屈原在《離騷》中有“制菱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佳句;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采芙蓉》中有“船移分細(xì)浪,風(fēng)散動(dòng)浮香。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br> 詩仙李白《古風(fēng)》中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jié)根未得所,愿托華池邊?!?br> 王昌齡的《采蓮曲》中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br> 白居易在《龍昌寺荷池》中有“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span> 南宋楊萬里詩中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千古絕句。 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的美妙詞句,更是膾炙人口,為世人詠傳。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無形之畫,畫是有形之詩。書骨、樂韻、詩魂乃畫之“三昧”。將詩作為畫中之魂,是歷代畫家的畢生追求。畫家筆下的荷花,并非自然物的再現(xiàn),而是飽含作者本人的情感和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意中之花;它似人又似花,似花又是人,人即花,花即人。人看花,人到花中去;花看人,花到人間來。花替我代言,我替花傳神。這種借物寫心,物我相照的表現(xiàn)手法,正是中國畫所特有的本質(zhì)內(nèi)涵。 千百年來,無數(shù)畫家為荷花傳神寫照,畫出了千萬佳作精品,無不在表現(xiàn)著荷花的筆情墨趣和詩情畫意,它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