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源于實驗:將老鼠分兩組分開飼養(yǎng)并假定一組更聰明,經(jīng)一段時間后對兩組老鼠進行測試,結果證明假定聰明的老鼠測試結果變?yōu)楝F(xiàn)實。 心理學家據(jù)此對人類也進行了類似實驗,隨機在學校名單中選取幾名學生假定其智商高于其他學生,經(jīng)一段周期后進行測試,結果假定聰明的學生果然在班級內(nèi)名列前茅。 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心理暗示”。生活中心理暗示時刻存在,包括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父母對孩子成長影響巨大,如經(jīng)常給予孩子一些“愚笨、遲鈍”的暗示會產(chǎn)生負面心理影響,甚至影響其心理健康。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鼓勵,孩子會更加積極陽光。 第二種:南風效應 南風和北風都覺得自己更受歡迎,爭執(zhí)不下,后雙方?jīng)Q定用實際行動來說明人們真正的喜好。當北風吹起時,人們被凍的瑟瑟發(fā)抖,紛紛穿起厚重大衣來抵御寒風。南風吹起時人們寬衣解帶,滿臉笑顏,北風以失敗告終。 南風勝利是迎合了人們需求,此類滿足自我需求的效應稱為南風效應。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重視心理學的南風效應,過于嚴厲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從心理上肯定孩子給予孩子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三種:超限效應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聽取了一次公益演講,經(jīng)過漫長過程后,心理學家的情緒由欣賞到無奈再轉為反感,最終是憤怒,由初衷捐款到最后的反拿錢離開。這種過程是超限效應的寫照,是由于長時間的刺激作用造成和目的背道而馳。 心理學家提示家長在教育中要重視超限效應,不要長期采用同樣方式造成孩子的厭煩情緒,應采取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孩子經(jīng)常犯同一錯誤也要采取不同方式,避免孩子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起到偏激行為思想。 第四種:德西效應 一年邁老者家附近常有一群頑皮的孩子在此嬉戲吵鬧,老者因此無法休息。后來老者找來孩子分給他們一些錢,并贊賞孩子給他帶來歡樂,第二天也如此,但錢少了一半,第三天錢又少了一半,孩子們對此感到生氣,并表示不會為老人的歡樂而在這里玩耍了。這就是德西效應中一個典型的故事。 老者改變事件采取的措施是,改變孩子玩耍的動機,從而改變了發(fā)展。以此類推對孩子的教育工作,“考了全班第一獎賞你50塊錢”,隨著孩子發(fā)現(xiàn)得不到50元,孩子反而會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諸如此類的引導改變了孩子努力學習的動機,會減少學習的熱情,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是提高學習必要途徑。 第五種: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也稱短板效應,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決于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塊板。如果將一個孩子的學習程度比喻為一個木桶,用不同科目的成績代表組成木桶的木板,孩子整體成績優(yōu)異是需要各科成績的均衡和優(yōu)秀。 任何一門學科對孩子的成績都非常的重要,也只有孩子在不同科目之間都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才能保持成績的優(yōu)異。家長要切身實際的幫孩子平衡好每一塊木板的長度,保證孩子學習生活的木桶的盛水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