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古人為了記錄時問,創(chuàng)造了十個天干,作為記年和日的數(shù)字,代表十個年頭或十天。 十天干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們分別代表數(shù)字一到十。其中,甲、丙、戊、庚、壬為單數(shù),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雙數(shù),為陰。 十天干的本義是: 用:火草木破土而出,陽被陰包包裹?;蛘J為,甲為鎧甲,取破甲而出之義。 乙:如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伸之形。 丙:即炳,日光明亮,萬物生長靠太陽。 ?。簤岩玻菽咀聣殉砷L,好比繁衍。 戊:即茂,大地草木茂盛。 己:即起,或紀,萬物仰身而立,有形可紀, 庚:即更,秋天來臨,季節(jié)更替。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或認為,辛,即新,萬物肅然更新,果實新收。 壬:即妊,陽氣潛伏地中,猶如在孕育新生命。 癸:即揆,萬物藏于地下,新生命在悄然發(fā)育。 十天干有自已的五行方位屬性:甲乙居東方,五行為木;丙丁居南方,五行為火;戊己居中央,五行為土;庚辛居西方,五行為金;壬癸居北方,五行為水。十天干之間也有生克關系,它們根據(jù)各自五行屬性相互相克。 地支 十二地支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為了避免只用十個天干容易造成時間重復的問題而創(chuàng)立的,用來配合天干,代表十二個月份或十二個時辰。 十二地友分別代表數(shù)字的一到十二,其中子、寅、辰、午、申、戌為單數(shù),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雙數(shù),為陰。 地支有自己的五行方位屬性,又因為代了月份,而分屬于四個季節(jié)。 寅:卯屬木,辰屬土,它們同屬東方,對應春天。 巳:午屬火,未屬土,它們同屬南方,對應夏天; 申、西酉屬舍,戌屬土,它們同屬西方,對應秋天; 亥、子屬水,丑屬土,它們同屬北方,對應冬天。 十二地支的本義是: 子:草木生子,吸取泥土中的水分,萌芽的開始。 丑:即細,土中的芽苗,屈曲身體即將冒出地面。 寅:即演,津,芽苗從泥中鉆出,迎著春陽伸展身體, 卯:即茂,在陽光的照耀下,萬物滋生繁茂。 辰:即震、伸,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fā)已經(jīng)過半。 巳:即己,萬物生長已成,陰氣消盡,純陽無限。 午:即仵,萬物豐滿豐滿長大,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茄萌生。 未:即味,果實快成熟有了香味。 申:那身,果實都已長成。 酉:即老,貓,萬物開始貓縮收斂。 戌:即滅,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即劾,陰氣劾殺萬物,已達極點。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評、轉(zhuǎn)載、收藏,歡迎明天繼續(xù)關注下一講:天干五合) |
|
來自: 八字易經(jī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