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應當歸在篆刻史部分,但前面寫篆刻史時,把整個漢代較為粗略地記了一遍,其中西漢部分講得較多,而東漢講得較少,本篇是補充,如果需要查看完整的篆刻史,可向前找,一篇篇順序讀來,讀到漢代印章史時,可把此篇加入。 公元25年,劉秀稱帝。他本是西漢劉氏宗室的后人,因此我們把劉秀稱帝稱為“恢復漢室”,史稱“東漢”。東漢初年,重整舊河山,政府當然是要把西漢的各種制度拿出來學習一下,印章自然也深受影響,因此,東漢初年的印章,制作是相當精良的,比如我們布置的作業(yè)中的“朔寧王太后璽”“廣陵王璽”: (朔寧王太后璽) (廣陵王璽) 我們看,這些印章的特點是制作精美,結(jié)構(gòu)平正,筆畫凝練,而章法上是疏密有致的,是典型的漢印“任疏任密”章法。那么,除了這些西漢印章已有的特征之外,東漢印章還有哪些事兒呢? 1、“唯”印的出現(xiàn)。 即在印文中出現(xiàn)“某某唯印”,布丁認為這里的“唯”字,意思有兩點,或者就是說此印是自己唯一當作憑信或者印信的;或者蓋這方印是為了在地位上表示運動上司的尊重,并沒有其他額外的意義。據(jù)李剛田馬士達老師的《篆刻學》稱,“其中的‘唯’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許是職官名稱還是其他,目前尚無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宜眾唯?。?/span> (少年唯印) 2、在傳世的官印中,因為戰(zhàn)亂頻繁,武職人員的比例增大,臨陣拜將的機會增多,因此,鑿制而成的“急就章”將軍印比例增多,如: (牙門將印章) (虎威將軍章) 因為鑿印的制作方法相對較隨意,后世學習率真自如的印章章法與刀法(比如齊白石的沖刀)就多從東漢的將軍印入手。 3、因為需要加強對邊疆地區(qū)民族的控制,頒賜給這些地區(qū)的印章也相應增多,如: (漢歸義羌長) (漢破虜胡長) 4、私印形制款式走向豐富,形狀上不再限于方形,制式上出現(xiàn)兩面印,子母印,如: (長富) (魏季君) (李長兒) (張樂君?。?/span> 兩面印如: (橋時,日利) 子母印如: (陳長公印,陳克信印) 三套印如: (漢輔,祝遵,祝遵印信) 5、在朱白相間的大量私印中,開始出現(xiàn)純朱文印,并漸漸流行起來,成為典型的“漢朱文印”印式,如: (趙弘印,宋斌印信) 6、鳥蟲篆等裝飾性印章開始盛行,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文字專家羅福頤認為繆篆就是指的這種曲屈盤繞的字體,如: (潘剛私?。?/span> 只是盤繞,并沒有鳥頭,魚紋,因此,它不是鳥蟲篆,羅氏認為這是繆篆,而漢印里的主要文字體系是摹印篆。關(guān)于繆篆的辨析,我以前寫過專門的文章,有興趣可以找來看,在這里只需記得這種裝飾性強的印章開始盛行,鳥蟲篆如: (武意) 7、私印中出現(xiàn)了大量用于專門用于書信的印章,只是這種用途只限于封檢書信,而不是用于書信簽名。這類印章的印文中多有“封完”“完封”“完封請發(fā)”等字樣,如: (雍元君印愿君自發(fā)封完言信) (宜身至前迫事毋閑愿君自發(fā)周氏印信) 8、還因為當時道教的盛行(漢末的黃巾軍起義用的就是這種宗教形式的變種),還出現(xiàn)了大批的道教用印,叫“厭勝印”。如: (黃神越章) (天帝使者) 9、出現(xiàn)了大量的跟生活相關(guān)的肖形印,可以說,到東漢時期止,所有的印章形式幾乎都有出現(xiàn)了。 (各種各樣的肖形印) (【老李刻堂】之156,部分圖片來自《篆刻學》圖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