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我們身體的“司令官”,而頸動脈是向大腦供應“糧食”的高速公路。頸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與血脂異常及血管壁成分改變有關的動脈疾病。 其病變特征是血中脂質在動脈內膜中沉積引起內膜灶性纖維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壞死、崩解形成粥樣物并使其動脈變硬變窄。這就如同高速公路從8車道變成2車道,原來光整的路面堆滿各種障礙,大家可想而知,車速越來越慢,糧食供應就成問題。所以頸動脈粥樣硬化常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xiàn)頭暈、視物不明等表現(xiàn),其中最危險的就是斑塊脫落引起的腦栓塞,血液進入不了被阻塞的腦血管,相應的腦組織就會缺氧,引起功能障礙。 頸動脈解剖示意圖 超聲檢查是頸動脈粥樣硬化首選檢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無創(chuàng)傷的檢測手段,不僅能及時發(fā)現(xiàn)危險的頸動脈斑塊,還可以檢測斑塊的范圍、厚度及性質,區(qū)分硬斑、軟斑或是混合性斑塊(后兩者更易脫落造成腦梗塞)。同時也可以檢測管腔的狹窄程度,狹窄的范圍和部位。 正常頸動脈管壁為三層結構,如果內膜有斷續(xù)、內膜中層有增厚和斑塊,就視作頸動脈硬化。一般來說,混合性斑塊和軟斑容易脫落,因為它們屬于脂質性斑塊,在血流不穩(wěn)定的時候,受到血流的沖擊、容易引起脂質的脫落。超聲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粥樣斑塊的表面潰瘍或粘膜斷裂,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 頸動脈管壁的三層結構 除此之外,超聲還可以監(jiān)測動脈血管內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以此判斷血管的狹窄程度:血管狹窄處的血流流速遠高于正常血管的流速。正常人的頸內動脈阻力指數(shù)在0.70以下,如果高于這個數(shù),預示著顱內毛細血管的阻力增高。同時根據(jù)血流頻譜的改變也可以判斷血流的性質以及血流方向是否正常。 超聲檢查頸動脈硬化 除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之外,近年來發(fā)展的超聲新技術對頸動脈粥樣斑塊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提供了更多信息。例如,超聲造影的微血管成像技術,可以發(fā)現(xiàn)粥樣斑塊內有無毛細血管。有些粥樣斑塊內會有微血管的再生,這些毛細血管可促進斑塊的發(fā)展, 甚至誘發(fā)斑塊內出血和斑塊破裂, 及時治療抑制斑塊內血管生長對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能起著關鍵的作用。 堅持良好生活習慣 頸動脈粥樣硬化和年齡、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管住嘴,邁開腿,加上定期的超聲血管檢查,保持高速公路光整通暢,這樣我們身體“司令官”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才能好好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