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龍,1986年,生于甘肅天水,本科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yè),武夷學院教師。 2011年畢業(yè)創(chuàng)作【奕度空間】獲得西安美術學院二等獎。 中國紅星宣紙有限公司獎學金二等獎 西安 2011年作品【四季 條屏】參加陜西省大學生美術作品展獲得一等獎 西安 2012年作品【幽谷閑云】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發(fā)表70周年甘肅省美術作品展 優(yōu)秀獎 蘭州 2012年8月數(shù)幅作品發(fā)表于【西部風采人物】 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出版。 2016年5月作品【高山流水】參加福建省第四屆青年美術家提名展 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 2016年6月作品【四季平安】參加福建省第二屆花鳥畫大展 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 2016年12月作品【大太行】參加福建省 傳承紅色基因 共建鞏固國防 全省美術 書法 篆刻 大賽作品展獲得 三等獎 福建省文化廳 2016年9月作品【留香澗】榮獲 共筑中國夢 共享社區(qū)情 南平市第五屆社區(qū)文化藝術周美術作品展獲得 二等 獎 南平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 2015年8月在威海文登市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 2012年11月論文【邊緣生存——吳冠中對真善美的追求】發(fā)表于 劍南文學 2013年1月論文【線對中西方繪畫的影響】發(fā)表于 絲綢之路 2016年10月論文【理學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發(fā)表于 大眾文藝 2016年11月論文【山水畫寫生漫談】發(fā)表于 關東學刊 2016年12月論文【敦煌莫高窟裝飾圖案研究述評】發(fā)表于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敦煌 180x90cm 2016 理學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文/蔡小龍 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大體是:理氣、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靜、涵養(yǎng)、知行、已發(fā)未發(fā)、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氣質之性等。在繪畫技巧上,宋代的山水畫也重視理學的熏陶,延續(xù)著理的外在和內涵。理學大家們對“格物致理”“觀物察己” 和“窮理盡性”十分重視,提倡細致入微地對自然和山水的探究,從而從外在提高對這些事物刻畫的真實程度,這也為山水畫家的塑造自然景色提供了新的技法和途徑。宋代山水畫還在人的精神領域做深入的追求,不斷表現(xiàn)人的精神思考和創(chuàng)作。例如從宋代山水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李唐的《萬壑松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等經典名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宋代山水畫精神理念的可貴之處,它的思辯性不是藝術家感受自然景觀,而是處處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乃至以景度情。像宋代山水畫家這樣把時代文化提升到理學的人文價值取向上,用于體察自然物象和精神實體中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云山有約 禪境 60x30cm 2017 一、理學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理學思想對中國山水畫影響深遠,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理學的核心范疇影響宋代繪畫觀念的思想建構;理學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對宋代繪畫思想產生影響力;理學滲透的繪畫觀念又從某種意義上對宋代繪畫的構圖、取材和立意有所改變;理學思想造就了新的宋代繪畫境界。 蒼煙千尺鎖煙霞 60x30cm 2017 1、理學的核心范疇影響宋代繪畫觀念的思想建構。 繪畫神韻的變化受限反映在理論的創(chuàng)建。理學的本源概念如“理”、“氣”及功夫形成的“涵養(yǎng)”,這些概念深刻改變了繪畫理論的內涵,使得繪畫中的“畫理”和“氣韻”及畫家在思想修為上都有了新的變化。 云山有約 高山流水 180x50cm 2017 2、理學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對宋代繪畫思想產生影響力。 繪畫有載道和抒情兩種本質觀念;在靜態(tài)的環(huán)境中進行取景,人就要與自然融為一體,其思想境界和表達方法要有創(chuàng)新;宋代的繪畫在色彩方面更傾向于淺淡,大氣的構圖、深入挖掘題材,這樣形成了多變的作品風格,甚至是雅趣、飄逸、古樸的審美思想,這樣形成了宋代繪畫的總體特征。這些特征也是外化的理學思想表現(xiàn),是人們對思想反思,平淡生活的追求,向往天人合一境界的體現(xiàn)。 云山有約 開天辟地 180x90cm 2016 3、理學滲透的繪畫觀念又從某種意義上對宋代繪畫的構圖、取材和立意有所改變。 雖然宋代繪畫圖式有其自身的演變邏輯,但是人物畫的規(guī)諫圖式和山水畫的人倫秩序的象征圖式以及花鳥畫的祥瑞圖式都受到理學的輻射,并烙上理學倫理觀念的印記,可以說宋代泛化的倫理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宋代繪畫觀念和繪畫作品的風貌,后者成為凸顯前者的載體并有效地發(fā)揮傳播功能,從而宋代繪畫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倫理觀念的隱喻,反過來豐富、發(fā)展了理學的實踐形式.一旦倫理觀念滲透的繪畫圖式過于程式化,繪畫可能會走向衰微,并引起理論的反思,從而推動藝術新實踐的變革。 滿目青山一月秋 60x30cm 2017 云山有約 4、理學思想造就了新的宋代繪畫境界。 宋代的山水繪畫有著比較成熟的繪畫技巧和心得體會,其主要表達的思想意境也體現(xiàn)了出來。畫面的獨特構思產生了新的山水畫意境,甚至影響到了書法領域。理學思想的進步產生了雅趣、飄逸、古樸的繪畫境界。文人畫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文壇領域,甚至于整個繪畫領域都有涉獵。在理學看來,儒家思想仍是主體,佛教和道家的精神追求也需要得到重視,多元化的思想影響了宋代繪畫的審美情趣。人們重視內心的感悟,以士人自我內省的精神修行方式來造就宋代繪畫古樸意境的出現(xiàn)。宋代諸多文人雅士對高雅藝術的推崇,對俗物的貶斥也使得整個繪畫界接受了靜態(tài)審美的轉變,畫面構圖更趨于簡略和神似,筆法上不再要求工筆而推崇意境,這種雅趣的意境更反映了理學的強大影響力,與古樸的意境相映生趣。宋代繪畫還重視飄逸的感覺,這也為后來繪畫的發(fā)展提供了方向。宋代理學思想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文人繪畫的審美意象,而反映到具體的繪畫作品和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大視野中。 空山雨過人跡少 130x68cm 2015 二、理學思想及其在山水畫中的應用 1、理學思想概述 理學也可以稱之為道學,甚至是義理之學,在宋元明三代統(tǒng)稱儒家學說。宋代的儒家學說主要追求天地萬物存在的道理,因此而得名。道學,以當時流行稱謂、且《宋史》有《道學傳》而名。又因其始興于宋代,又稱宋學,與漢學相對。理學分兩大流派:一稱程朱理學,以 “二程”(程顥、程頤兄弟)、朱熹為代表,強調理高于一切;一稱陸王心學,以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強調心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今人又有三派之說:氣本論一派,以張載為代表;理本論一派,以程朱為代表;心本論一派,以陸王為代表。理學的各個學派所信仰和追求的方向不同,在“自然哲學”、“政教方案” 、“心性倫理”和“本體論”等內容上觀點各異。應該說理學涵蓋了宋元明時期儒學研究的主要特征。 云山有約 山人不出春雨足 60x30cm 2017 2、理學思想在山水畫中的滲透 南北宋時期是我國政治分裂混亂的代表,政治的頹勢使得人們向往思想上的獨立和新的追求,也成就了中國思想的進步。理學對人的精神領域做了深入思考,對自然山水的感知更為生動。中國畫的畫家們致力于實踐觀察自然景物的特點,用心去體驗自然界中山和水的分布和流向,體驗諸如藍天、白云、山水、樹木的變化和樣貌,心有所感就會很流暢地將這種感悟表現(xiàn)在繪畫上。所以,宋代的山水畫家更多的是自然創(chuàng)作的結晶?!巴鈳熢旎笔撬未袊剿嫾殷w悟大自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畫家從自然山水中寫出性靈,寫出風格,以此來建構新的中國山水畫。畫家在關懷山水的自然形態(tài)中,其自然精神的價值取向從“物理”的層面引伸到精神的層面,從而達到了客體自然再現(xiàn)到主體精神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畫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山水景物似乎都是可以感知的,是生動可見的,無論是氣息還是神韻都不是縹緲無所依的,而是切實感受的震撼。 參考文獻 [1]林潔.論陰陽五行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關系[D].重慶師范大學,2005 [2]張玉金.解構與重建中的中國畫傳統(tǒng)風神與發(fā)展取向研究[D].延邊大學,2002 [3]劉懷榮,石飛飛.二十世紀以來王維與道家思想研究述略[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03) [4]達婷.我國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觀對當代山水城市建設的啟示[J].中國園林,2012(05) [5]孫宗美.通向自然山水的老莊之“道”[J].文藝評論,2011(12) [6]曾繁仁.試論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所蘊涵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7]石了英.徐復觀“中國山水畫論史”視野中的“老莊藝術精神”[J].江西社會科學,2010(02) [8]邊凱.論宋代山水畫中景的再現(xiàn)與境的營造[D].中央美術學院,2014 武夷山寫生-白云寺 60x30cm 2015 煙江疊嶂 60x30cm 2017 煙霞仙圣 60x30cm 2017 漁莊閑話 180x90cm 2017 云橫天地外 130x68cm 2015 云山無語自崢嶸 130x68cm 2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