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蕓眾生皆飲酒,卻很少有人覺得喝酒也是個人生修煉。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讀書有三大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喝酒,也是可以用這三重境界來區(qū)分的。
昨夜大風一場,吹落滿樹綠葉,登高遠望,無盡天涯路在眼前,心底甚是迷惘。這是喝酒的第一個境界,也是大多數(shù)人所停留的階段。 處于這種境界的人往往平時都不怎么喝酒而且覺得喝得多便是厲害,他們喝酒的時候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酒局上,像生日宴、喜宴、喪宴、同學宴、謝師宴等等。 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六人以上坐一桌,大家基本上不是全認識,即使全認識感情也沒有那么要好,還有可能夾雜著利益關系,大家相顧無言只好以酒來打開話題,但心里卻是迷茫和復雜的。 這酒該怎么喝,喝多少,這桌上有領導我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等等,有時候一頓酒喝下來,心理活動都能出本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了。 ⊙聲明: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本文來源:學國學網(wǎng)(ID:lexueguoxue)
為了堅定的目標,身體上受苦也不在乎。 這種境界的人就很少了,他們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酒鬼”、“飲客”,一周能喝上四五次酒,卻又不像酒精依賴者那樣瘋狂,而是甚為講究。 魯迅先生筆下孔乙己便是這種境界人群的杰出代表,生活再窘迫,也少不得那兩碗小酒,一碟茴香豆。 這種境界的人喝酒時一般是獨自一人,或兩三人湊在一起,最多不超過四個人,或是在大雪天的屋里煮一小鍋鮮魚,或是在黑夜的燭光下擺一盤花生豆。 大家用小杯裝酒,慢慢品,細細飲,誰也不肯大聲喧嘩,就這么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享受生命中難得的愜意。
這第三重境界,就像武俠小說中所講的“以氣御劍”,乃是喝酒的最高境界。 在這個境界的人,古往今來只有劉伶和李白二人,酒在他們這里,便超脫出了酒本身的概念,而是幻化成天地萬物。 酒造就了劉伶這個“千古醉人”,喝酒讓劉伶喝成了中國歷史嬉皮士第一人,宇宙萬物也不過是手中一壇酒,恰如李白所言“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本身就更是一個傳說,余光中在他的《尋李白》中說的清清楚楚——“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此乃喝酒的至臻之境,我等凡人只能仰望。 |
|
來自: 學國學網(wǎng) > 《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