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菜市就是我的詩與遠方

 焚花煮酒 2017-05-25




在心里存著這么一個所在

也算是我的詩與遠方吧

配圖

陳群


A

有天醒得很早,想起四灣菜市,有沖動起床去看看。然而它在老城區(qū),與我居住的新區(qū)相距二十多公里,千里迢迢去逛個菜市,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又過了好多天,參加一個活動,離四灣菜市不遠?;顒咏Y(jié)束后,步行前往,在入口處,聽見身后有人問攤主:那個賣阜陽大饃的,每天都來嗎?在黃昏里聽到這句話,忽然就有時光回溯之感。

 

阜陽大饃到處都有,四灣菜市上這家是大饃里的愛馬仕,別處的大饃一塊錢兩個,它在遙遠的1998年,就要四塊一個。

 

但是值,個頭大,暄軟柔韌,最重要的是有個遠比必勝客披薩厚很多的金黃的底。把大饃掰開,夾上豆芽豆角,再抹一層油辣子,一口咬下去,牙齒切破饃皮,與蜂窩組織里的空氣相抵,再探索到豆角豆芽的植物纖維,最后,咔嚓一聲,將柔中帶剛的全部切斷。要咬緊牙關(guān),要果斷,才能充分體會分層處質(zhì)感的差異,牙齒獲得的滿足感,比味蕾更多。

 

在別處沒有見過這種豪華版大饃,它和四灣,我想起一個,就會想起另一個,想起我一去不回頭的年輕時代。


B

1998年10月15號,我從家鄉(xiāng)來到省城,做社會新聞記者,暫住朋友家中。報社新人見面會后,一個女孩子主動過來問我,愿不愿意跟她同租,她在附近的拱辰街,租了個兩室的房子。

 

看房那天我嚇了一跳,樓道墻上一大片疏通管道的“牛皮癬”,黑沉沉地頂天立地,逼出我的密集物恐懼癥來。

 

當然談不上物管,沒有單元門,連小區(qū)大門都沒有。

 

一樓住戶是賣早點的,凌晨四五點,便有鍋碗瓢盆如缽磬般在小院里鏗鏘敲叩,人聲絮絮然轟轟然。我醒來,并不覺討厭,初來乍到,初次獨自生活,住在這種地方,心中莫名委屈,又有不安如怪獸蹲伺心頭,長夜漫漫,危機四伏,這嘈雜證明我我活在有序人間,我安心地漸漸再次入睡。

 

周末會有收破爛磨剪刀換窗紗修油煙機的吆喝聲來接力,撥浪鼓敲得天真輕快,并不能掩飾之下冗雜的現(xiàn)實。

 

只能視為權(quán)宜之計,每天在報社與住處之間來去,然后,我媽來了,我媽是一個熱愛生活并且極具探索精神的人,中午我下班回來,她喜滋滋地對我說,你住的這地方真好,旁邊有個菜市,拐個彎就到了,菜又多又便宜。

 

附近的菜市?我怎么沒有看到過?我媽就帶我去,東邊的小巷子一轉(zhuǎn),瞬時間別有洞天,一大片熙熙攘攘,完整地鋪展在眼前。蔬菜、水果,在大塑料盆里奄奄一息或是突然拼死一搏濺出水花的魚蝦,籠中雞鴨和鴿子,金黃的帶魚、雪白的鵪鶉蛋、切得格外整齊的年糕和而不同地擺放在一起,面點鋪子上蒸出裊裊白霧,將這一切,點染得恍恍惚惚。

 

我媽說,你下班就拐一趟,買把青菜,洗洗炒兩下,煎個帶魚,做個米飯,費你啥事?比你吃方便面跟盒飯健康多了。

 

我一笑置之,盒飯和方便面雖然不夠健康,卻有一種在路上的灑脫,況且,我三不五時還跟同事抬石頭下個小飯館,就著物美價廉的毛豆炸醬或是土豆燒牛肉,談笑風生,揮斥方遒,暢談天下大事或大勢,暢想我們的報紙雖然是新生兒,卻將艷壓群雄,那種感覺,豈是圍著圍裙買燒汰所能比?

 

我媽一回去,我就忘了有那么個四灣菜市。


C

愛上菜市場,是在戀愛之后。似乎沒有任何過度,很自然地,就想以“我來給你做頓飯吧”來表情達意。莫名就覺得炒杭椒牛柳的過程最有儀式感,拖了那個人的手,在菜市上尋找最完美的杭椒和牛肉。

 

強大的四灣菜市讓我很快得償所愿。買了食材回來,沒有食譜,那些步驟,卻明亮地呈現(xiàn)在心中,像精心寫一篇文章那樣,處理燒制一道菜肴中的每一個起承轉(zhuǎn)合,中間不斷試吃,唯恐火候不夠恰好,那種謹慎、認真,也許來自于心中的一個信念:即使不免進入柴米油鹽,我也要處理得如詩如畫。

 

后來還興致勃勃地做過更多嘗試,有柳暗花明的成功,也曾失控導致失敗,我將失敗看做成功之母,要求某人把這母子倆都欣然咽下。有多少女孩,在生活開啟之前,都如我這般,有過宏大的信念、各種靈光一閃乃至異想天開的創(chuàng)意,我們以為這就是生活,它可以不像傳說中那樣令人厭倦。

 

但漸漸的,敗筆越來越多,套路一再出現(xiàn),我懶得再將其美化。真相暴露出來,做飯不再是一個游戲,或是一個行為藝術(shù),我重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地得知,做飯的屬性,叫做“家務”。

 

在徹底看清它的本質(zhì)之前,我結(jié)婚了,搬到城市北部的一個小套房里,去另外一個菜市,也許是這離開,使得四灣菜市,在我心里保留了比較美好的印象。


D

之后的時光順流而下,逛菜市成了我的日常,有些事物,是你越接觸就越討厭,有些,則是越接觸就越喜歡,還有些,是愛恨交加,菜市,對于我而言,屬于最后一種。

 

有時我討厭菜市上千篇一律的擺放,四季青西紅柿和辣椒,像釘子戶一樣長年累月地駐扎;討厭那渾濁的氣味血腥的場面,尤其是家禽和水產(chǎn)區(qū);我更討厭在并沒有買菜的興趣與激情時,卻因家中冰箱空空而外賣還沒普及不得不只身前往,若是外面再刮個風下個雨什么的,簡直會產(chǎn)生一種宿命感。

 

與其同時,在某些春和景明的時刻,逛菜市于我,又有著非同尋常的治愈能力。首先它讓我覺得生活是可控的。

 

生活大部分時候都沒那么可控,比如隔上幾年出現(xiàn)一次的搶房季,到處是房價飛漲的消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從火災現(xiàn)場趕緊搶點什么出來??!買不到的和買不起的,在暗夜里聆聽遠處的消息,同時感到自己那點小錢正在縮水,自己比一個小時前又窮了一點。

 

而在菜市上你是篤定的,即使有“蒜你狠”“姜你軍”這種突發(fā)性地飛漲,恩格爾系數(shù)不是提高了嘛,三塊錢可以買一把青菜,五塊錢可以買好幾個土豆,一小塊雞胸肉只要六七塊,攤主還送一把小蔥,搞定有葷有素還有湯的一餐,二十塊錢足夠了。

 

那種有滋有味的篤定,把風雨推遠,把火災推遠,買到一塊好豆腐的滿足感,未必就弱于在房市上賺到幾十萬的。

 

其次,城市生活越來越固化,這種固化指的不是階層的無法變更,而是每一天的大同小異。時節(jié)更替,只呈現(xiàn)在添減衣服上衣服,香樟樹偶爾開花,冬青樹永遠是凝固的綠,小區(qū)里的草不過是青或黃兩種顏色,花開花落都像是物業(yè)按照時序安排好了似的。

 

菜市上卻有太多意外,榆錢、香椿、槐花、薺菜,標志出春天的不同層次,蠶豆米的出現(xiàn),讓我知道夏日已經(jīng)不遠,有次還看到有人賣育好的黃瓜秧子,我很想買回去,種在大花盆里,手里拎的東西太多,就算了。

 

《日瓦戈醫(yī)生》里說,每個俄羅斯人都是農(nóng)民,每個中國人骨子里又何嘗不是。菜市是鄉(xiāng)村開在城市里的窗口,人踏入菜市,就像站在一個被抽象化了的大田野上,不由自主,要隨時序而動。

 

臘月底有幾天,我沒什么事兒就要去菜市走走,家里人說,菜都買齊了。我說,我去看人。

 

我喜歡看臘月底菜市上的人,手里那許多個塑料袋,比臉上的表情,更能證明,這一年的豐盈。節(jié)制感被打破,人人都樂于揮霍,那種放恣也許根源于對于匱乏的記憶,但是以匱乏鋪底的放恣確實更快樂。

 

除夕前一天, 人氣突然跌到谷底,許多攤位蒙上了塑料布,按兵不動的那幾個,勾兌不開整體的冷清,可這冷清,也像是給熱鬧描了個邊,讓熱鬧更加鮮明。熱鬧化整為零,融進千家萬戶,換言之,那些我們無法抵達的房間里,有一些熱鬧,是從這菜市上擷取的。

 

旁觀者心態(tài)太足,我沒能歷練成火眼金睛的買家,可生澀也能獲得獎賞,有次,我一如往常地朝攤主扔過來的塑料袋開口處哈一口氣再揉開時,那個女攤販看著我,笑了,說:“你真可愛啊”,她另外送了我一把香菜。



E

在我對菜市的感情有所增加之后,四灣菜市的盛名才進入我的耳中。我以前從來不知道,有“吃在四灣”的說法,不知道,那個“大饃里的愛馬仕”,不是無緣無故地出現(xiàn)在那里的。而我自己也到了總覺得“過去的事就是美好的事”的年齡,兩者風云際會,使得我在那樣一個早晨,動念想要前往。

 

時隔多年,再次站在四灣菜市的入口,不知道是不是生活磨練了我的承受力,它比我印象里要整潔得多,不像其他菜市,主體都在室內(nèi),它所有的攤點,都半露天地,擺在巷子里。巷口還有一塊大石,刻著“四灣菜市”四個字,讓它更像一個旅游景點。

 

我抱著游客似的心態(tài),游走其中,不見當年的大饃,但四灣菜市依舊臥虎藏龍,水產(chǎn)品攤位上,甚至有龍蝦和象鼻蚌,蒙城(sha)湯的店鋪也比別處齊整,那家賣半成品臭鱖魚的攤位,于我是個驚喜的發(fā)現(xiàn),我娃酷愛吃臭鱖魚,我又不能天天帶他去徽菜館。

 

最好看的,還是人。出現(xiàn)在巷子里的人,大多上了年紀,說話和氣,走路不疾不徐。就是我這種緊張體質(zhì)的人,也敢蹲下來,問問老板這是什么,對方極有耐心的回答,那種耐心,當是天長日久地守在一處,摸清了地方和人的脾氣,極富安全感的情況下,蓄養(yǎng)出來的。

 

巷子中間有個豁口,向東就是逍遙津后門,一棵桃花恰到好處地種在那里,夕陽打在上面,明艷得極其安詳。忽然生出了歸隱之心,這樣一個地方,不適合初來,卻適合終老,世俗讓它更方便,無爭讓它慢節(jié)奏,若是在旁邊置辦一個小房子,每天在菜市上逛逛,回家認認真真地燒制,會不會比住在豪宅里,逛樓下高大上的超市,更接地氣?

 

可惜,此地離單位太遠,停車估計也不方便,雖然有了歸隱的心,終究沒到歇下來的年紀,只是,在心里存著這么一個所在,照亮遙遠的夕陽紅,也算是我的詩與遠方吧。


配圖:陳群
本文首發(fā)“大皖新聞”客戶端

iphone用戶贊賞通道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