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盛虹集團有限公司 錢琴芳 張建芳 張建國等
滌氨面料的染整加工摘要:介紹滌綸/氨綸混紡織物生產工藝(包括前處理、預定形、染色和后整理)的注意事項和工藝要求,諸如冷堆、預定形、染色等工藝參數(shù)的控制等。經該工藝加工后,克服了滌/氨復合織物染色重現(xiàn)性和色牢度較差、氨綸高溫條件下失彈及強力損傷大的問題。 關鍵詞:混紡交織物 染整 分散染料 滌綸 氨綸 0 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服裝面料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多。對于僅有保暖作用的傳統(tǒng)冬季服裝,其臃腫累贅、缺乏新意的風格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民眾期待更加新穎有活力的冬季服裝面料的出現(xiàn)。如今,含氨綸彈力織物在國內外市場上十分流行。這類產品具有較高的彈性和優(yōu)良的回彈性能,手感柔軟、穿著舒適,易吸汗且不會產生靜電等優(yōu)點。一般情況下,該類產品中氨綸含量較少,且總是處于內層,其染色與否不會影響織物外觀,但在拉伸狀態(tài)下,未經染色或染色效果不佳的氨綸會有露白,使人感到美中不足。 本公司以經向為75D滌綸絲與40D氨綸絲加捻絲和緯向為300D滌綸絲與40D氨綸絲加捻絲為原料,開發(fā)了“珠峰江南”彈力面料產品。該產品具有織物強力高、彈性好、尺寸穩(wěn)定、挺括、毛感強、手感豐滿、光澤柔和以及色牢度好等特點,擺脫了傳統(tǒng)冬季面料風格的束縛。由于采用精細的染整工藝,解決了滌綸/氨綸復合纖維織物的染色重現(xiàn)性和色牢度較差,以及氨綸在高溫條件下彈性及強力損傷的問題。 1 試驗 1.1 材料和儀器 織物:“珠峰江南”彈力面料,經向 75D滌綸絲與40D氨綸絲加捻絲,緯向 300D滌綸絲與40D氨綸絲加捻絲,460根/10cm×300根/10cm,166cm,198g/m2。 儀器:HLM2082冷堆機、OS-2000平幅退漿機、UT-SP-2L高壓高速液流噴射染色機、力根拉幅定形機、德國瑪諾整緯機、Datacolor-SF600測配色系統(tǒng)、H5KS單臂強力試驗機、華洲電子摩擦牢度儀Y571LA6。 試劑:液堿、去油靈TF-104、雙氧水、滲透劑JFC、TF-127K、冰醋酸、酸性還原清洗劑TF-110D、鰲合分散劑TF-510C、三聚磷酸鈉、高溫勻染劑TF-203、起毛柔軟劑、TG-lOHN 防水劑、抗靜電劑、抗菌整理劑TF-619、吸濕排汗劑TF-620。 1.2 工藝流程 白坯打卷→冷堆→平幅退漿→預定形→染色→皂洗→熱定形→檢驗→打卷包裝。 1.3 測試 斷裂強力:根據GB/T 3923.1-1997《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 撕破強力:根據GB IT 3917.2-2009《紡織品織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褲形試樣(單縫)撕破強力的測定》; 濕摩擦牢度:根據GB/T 392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定,用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評級; 水洗色牢度:根據GB/T 3921.3-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試驗3》測定,用評定沾色用灰色卡評級;水洗則根據GB/T 8629-2001(IS0 6330-200)《紡織品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操作。 2 結果與討論 2.1 氨綸絲的性能及選擇 氨綸有聚醋型和聚醚型兩種,聚醚型彈性好,彈性伸長可達500%~700%,耐堿性較好,但耐高溫性和耐機械性較差,常與錦綸纖維混紡;聚醋型彈性伸長可達500%左右,耐堿性差,而耐高溫和耐機械性較好。滌綸面料需高溫高壓溢流染色,拉伸較大,所以選用聚醋型氨綸裸絲,其物理指標見表1。 表1 兩種纖度氨綸絲的物理指標
2.2 前處理 氨綸及滌綸纖維在紡絲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纖維油劑和絡絲油劑,包括一些含硅助劑;化纖坯布在織造過程中為了增加經紗表面的光滑度,提高耐磨性能和強力,減少斷頭現(xiàn)象,在織造前經紗一般需要經過上漿、上油處理。因此,若前處理不凈,染色時的染料和析出的滌綸低聚物極易形成難以去除的色點和焦油斑。 2.2.1冷堆 工藝處方/(g.L-1): 液堿 100 雙氧水 2 滲透劑JFC 1 鰲合分散劑TF-5lOC 3 去油靈TF-104 5 溫度/℃ 25 車速/(m.min-1) 40 加工時間/h ≥24 鰲合分散劑TF-510C能防止設備及織物沾污,具有阻垢、化垢功能,且與退漿液復配性良好;與去油靈TF-104復配使用,對氨綸油劑及含硅助劑有良好的分散、乳化作用,去污力強,兼有退漿、煮練及凈洗作用。 針對一些客戶對手感中棉絨感要求較高,織物需要采用冷堆開纖。經過此法開纖后,織物更具有棉的柔感,大大提升了織物手感,且更具懸垂感??椢镌诶涠堰^程中呈低張力,纖維可充分溶脹和釋放紡紗、織造時產生的內應力,較好地解決織物在缸內張力不一、易產生褶皺的問題。此工藝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耗降低,處理液化學穩(wěn)定性較好,對纖維損傷小;工藝條件較為緩和,有效控制了含氨綸織物彈性及強力等損失。 2.2.2 平幅退漿 工藝處方/(g.L-1): 液堿 30 TF-127K 2 三聚磷酸鈉 2 溫度/℃ 98 車速/(m.min-1) 40 TF-127K具有優(yōu)良的滲透性、乳化吐和分散性,配合液堿可將漿料乳化分解,防止?jié){料凝聚;三聚磷酸鈉對鈣鎂等金屬離子有顯著的鰲合能力,呈弱堿性,無腐蝕性,在防止?jié){料反沾、去除水漬方面有明顯效果。該階段退漿機松緊架張力要小,車速宜慢,以減少對織物彈性的損傷。 經過OS-2000平幅退漿機處理,可進一步去除織物上的多余漿料,并消除布面褶皺,有利于染色后布面平整度。 2.3 預定形 由于加工織物含有氨綸,在染整加工過程中受濕熱作用會收縮,因此在染色前要進行預定形。預定形的口的是消除氨綸內應力,使織物門幅、單位面積質量及織物彈性等品質指標處于穩(wěn)定,以防止其在染色過程中因收縮而影響染色效果,且在后續(xù)工序中不會發(fā)生較大改變。預定形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會使織物手感發(fā)硬,顏色發(fā)黃,織物強力及彈性有所損傷;溫度太低、時間過短,則抗皺性不好,起不到效果。因此,要嚴格控制預定形工藝條件。預定形時要有一定的正超喂,并將軋車張力桿調低。在進布上料口,應將待定形的織物均勻松散地分布在布車內,使得其在預定形過程中處于低張力。 工藝條件: 溫度/℃ 190 速度/(m.min-1) 30 超喂/% 15 門幅/cm 158 表2 預定形條件對氨綸彈性的影響
從表2可知,預定形溫度越高,時間越長,氨綸彈力損失就越大。溫度超過190℃后,強力明顯下降,最后導致斷裂。 2.4 染色 由于氨綸纖維本身的特點,若染色條件控制不當,會使氨綸絲變脆,從而影響織物彈力。 滌綸/氨綸織物染色還應減少高溫狀態(tài)下織物承受的張力,否則織物被拉伸后其彈性回復性將受到極大影響。通常使用溢流噴射染色機染色,使織物保持松弛狀態(tài),避免產生皺縮。 滌綸纖維需高溫高壓染色,而氨綸不耐高溫,尤其是酸性或堿性條件下高溫、長時間處理,易使氨綸絲發(fā)生脆損,強力下降,造成斷絲疵點。為不使氨綸纖維脆化,大多在120℃左右進行,但此時高溫型分散染料對滌綸纖維的染色不充分。因此,要選用兼顧染色重現(xiàn)性和色牢度,對溫度和pH值依賴性低,耐后整理加工的分散染料。為減小對氨綸的損傷,染色時間為40~60min,染液pH值宜選4~6,染色升溫過程應控制在1℃/min以內,因為升溫過快會因保溫時間不足引起色花,急速降溫又會造成雞爪印,甚至色花。高溫勻染劑具有優(yōu)良的緩染性、移染性、高溫分散性,且消色性好,有助于提高染色效果。 工藝條件/(g.L-1): 冰醋酸 2 高溫勻染劑TF-203 1.5 三聚磷酸鈉 2 溫度/℃ 120 保溫時間/min 50 染色后,為了去除氨綸組分所沾染的分散染料與滌綸表面未固著的染料,必須進行還原清洗處理。酸性還原清洗劑TF-110D還原清洗效果好,色變小,可防止氨綸沾色,不影響吸濕排汗效果,且無需排液和中和水洗,縮短了工藝流程,節(jié)省了時間和資源。 清洗條件: TF-110D/%(omf) 1~3 溫度/℃ 85 時間/min 30 2.5 后整理 滌綸/氨綸織物染色后不宜存放太久,否則布面風干易產生風干印或雞爪痕。同預定形一樣,成品定形全過程低張力,將待定織物均勻松散地分布在布車內,避免使用A字架,以免造成運轉過程布面張力過大且張力不均勻。超喂應根據客戶對織物單位面積質量及彈性拉伸率的要求來決定。 滌綸/氨綸彈力復合織物的后整理是決定產品檔次的重要工序,對織物進行防水、柔軟、吸濕排汗和抗菌防臭等功能性整理,以增強織物的服用性能。 工藝條件/(g.L-1): TG-410HN防水劑 20 起毛柔軟劑 15 抗靜電劑 10 抗菌整理劑TF-619 40 吸濕排汗劑TF-620 20 溫度/℃ 185 速度/(m.min-1) 30 超喂/% 15 門幅/cm 155 3 主要技術指標 “珠峰江南”產品經國家絲綢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檢測,所檢項目符合GB/T 17253-2008《合成纖維絲織物》標準規(guī)定的優(yōu)等品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珠峰江南”織物技術指標
參考文獻: [1] 周曉倉,肖建宇.新合成纖維材料及制造[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 宋心遠.氨綸的結構、性能和染整(二).印染,2002,28 (12):35-38. [3] 劉建剛,氨綸/超細纖維彈性針織物染色工藝[J].印染,2003,29 (7):19-22. [4] 張玲香.棉錦滌氨彈力提花交織物的染整[J]印染,2006,32 (3):9-12. [5] 王超,閨利民,李俊杏.棉蓋滌氨綸針織物染整加工[J].印染,2008,34 (12):18-20. [6] 彭志忠.高色牢度細旦滌氨彈性織物的染整加工[J],印染,2010,36(20):21-22. [7] 高曉紅.氨綸分散染料染色工藝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1) 32-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