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歡樂頌2》的開播在網(wǎng)上掀起不少熱議,劇中講述了五位都市女性在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社會階層、呈現(xiàn)出來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理財觀念。 其中最讓小編記憶猶新的要數(shù)那個24歲出身豪門,古靈精怪,精通人情世故,還有一個房地產(chǎn)富商爸爸和一個幾乎完美男友的曲妖精,曲筱綃。 這個看似不學無術(shù)的富二代海龜女,在賺錢、理財上絕對是一把好手。 留學回國后的她,撒嬌哭窮跟母親要來了信用卡的副卡,她的父親還投資200萬給她開公司。 但這個富家女并沒有像其他富二代一樣肆意揮霍,反而在花錢上是極其有自己原則的。同時,還憑借她超強的經(jīng)濟頭腦,漂亮的談下國外生意的大單,為公司謀得了最大的利潤。 這個富二代到底是如何賺取她的每一桶金的? 這還要歸因于她的父親,房地產(chǎn)富商,生意界摸爬滾打幾十年,有著無數(shù)生意經(jīng)、方法論,我們的曲筱綃就是從小跟著父親,看遍了如何做生意,如何掙錢理財?shù)姆N種方法,耳濡目染的學會了“如何掙錢的第一門課”。 不僅如此,在曲筱綃成立公司之后,她的爸爸更是親自上陣,教筱綃做生意、掙錢的學問。 相比之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劇中像邱瑩瑩這樣從小家境平平,父母也沒有灌輸理財觀念的女孩,一直沒能達到經(jīng)濟獨立了。 曲筱綃通過從小被生意場上的爸爸耳濡目染,長大后又有父親的生意經(jīng)傳授,她關(guān)鍵時刻還肯放下面子,自己豁出去拼命工作掙錢,可謂是智商情商財商三高。 所以說,自古寒門未必出貴子,富二代也未必都是敗家子! 在當今社會孩子靠“拼爹”也不是不無道理。從小被家長灌輸“理財經(jīng)”的孩子,長大才更懂得如何掙錢,也就更有機會掙大錢。 去年,各種女大學生“裸貸”新聞迭出。如果是生活所迫,或許還情有可原??蛇@些“高知”少女,裸貸竟只為了買奢侈品。 “花明年都掙不來的錢,圓今天的虛榮荒唐夢”。有錢買,沒錢更要買。 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她們并不知道。從小時候起,她們就沒有構(gòu)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理財觀念本該從小培養(yǎng)??墒窃谥袊?,家長們甚至從來不敢和孩子談錢,更不要說是完整的理財體系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從古至今,備受中國父母青睞。 然而每一個“望子成龍”家長,卻都希望孩子能夠?qū)崿F(xiàn)財務自由。 2017年3月20日,美國《福布斯》發(fā)布本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前十位中就有八位是美國人。首富依然是已蟬聯(lián)四屆的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緊隨其后位列第二。 為何美國人頻頻問鼎世界首富? 其實這與美國家庭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密不可分。 以股神沃倫·巴菲特為例:
從巴菲特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理財教育在美國是十分受到家庭重視的,美國家庭對于理財?shù)囊?guī)劃是非常完善且具體的。每一個家長都立志于讓孩子從小就有能力掌控金錢。 他們?yōu)槊恳粋€年齡段的孩子提供了具體的財商教育目標: 3歲:能辨識硬幣和紙幣 4歲:能知道每枚硬幣是幾美分,意識到商品是需要花費金錢來換取的 5歲:了解每枚硬幣的等價物 6歲:能夠數(shù)大量的硬幣并能找出數(shù)目不大的紙幣 7歲:能看懂貨物價格標簽 8歲:知道可以通過額外工作賺錢,而且知道把錢存銀行可以增加收益 9歲:能制定一周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貨比三家 10歲:懂得每周節(jié)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使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雜志等書籍中學習理財知識,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yè)務中的術(shù)語 13歲至高中:會小試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并進行打工等賺錢體驗活動 不但如此,他們還將對孩子來說很抽象的“理財”具化為四大版塊: Save儲蓄版塊 Spend開銷版塊 Give/Donate捐贈版塊 Invest投資版塊 很多美國家庭都會讓孩子使用儲蓄表格。下面兩張表格就是風靡美國的“52 Week Money Saving Challenge”(52周儲蓄計劃): 這張是for kids(兒童),考慮到兒童的零花錢有限,所以設(shè)置的存儲金額較低。 例如,以25美分為起點,每周都比上一周多存25美分。到年末,挑戰(zhàn)成功的孩子就可以存下344.5美元,差不多2400元人民幣。 這張是for teens(青少年)。每周都比上一周多存1美元。到年末,孩子可以存下1378美元,將近10000元人民幣。 原本一分錢沒有的孩子,在經(jīng)過52周儲蓄計劃之后,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小富翁。 這種細化到周的表格化儲蓄方法,更加清晰。完成本周存錢任務才可以畫勾的方式給孩子小小的壓力,卻給了孩子更大的動力。 反觀我們的孩子,他們或許從來沒有存儲的概念,每年到手的壓歲錢都可以幾天之內(nèi)揮霍一空。 所以他們長大成人后,成為“啃老族”、“月光族”再正常不過。 美國孩子都會有一個購物清單,
而中國孩子,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要買的這些東西是否是必要的。 從小就沒有理財計劃“月光”還是小事 各個信用卡交替套現(xiàn)最后無力還債 個人信用度極低導致無法貸款的事情常有發(fā)生 在美國,慈善捐款很常見??▋?nèi)基在《論財富》一文中清晰的闡明了這一理論: 致富的目的是把多余的財富回報社會 這一點不僅被富人所認同,同時也為廣大美國平民所接受。 所以美國孩子從小就開辟途徑來“賺錢”以捐錢,年齡較小的孩子靠幫助家長做家務來獲得收入。 在美國有一個孩子“練攤”賣檸檬水的傳統(tǒng),被稱為創(chuàng)業(yè)初體驗。7歲的俄勒岡州女孩朱莉便在加州棒球隊的支持下,將賣檸檬水的錢一半用來捐助給自閉兒童基金會,另一半捐獻給福利院。 我們一直認為捐獻是成人的事 可當美國孩子以一己之力便能賺取慈善資金 還不足以引起我們深思嗎? 在美國邁阿密有家兒童銀行,服務對象是小學生及幼兒園的孩子。孩子們自行投資,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錢,向父母借款都會鄭重其事地打上借條。 在年底的時候還會進行分紅大會,而那些不為利益的兒童銀行的股東們,并不計較利潤得失,而是對這些小銀行家的匯報十分感興趣,并且還會檢查他們在這一年中掌握了多少理財方面的知識。 再反思一下,我們中國孩子有投資意識嗎? 正是從小與錢的相處 讓美國孩子在長大后 依然能成為金錢的主宰者 而不是金錢的奴隸 與孩子談錢,是一門藝術(shù) 駕馭好了,家窮也有底氣和尊嚴 駕馭不好,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我曾見過這樣一個畫面: 商場里,小孩子的眼睛黏在玩具上,一步都不肯挪開。媽媽只會歇斯底里地強調(diào):我們家買不起,爸爸媽媽供你上學已經(jīng)很辛苦了,沒有錢給你買! 可我也見過一位媽媽,只是平和地和孩子說:這個月玩具的預算超啦,等下個月媽媽來給你買好不好? 高下立等可見。家長給孩子的這兩種回應,對孩子的影響毋庸置疑。 第一個孩子從小就被教育成了“窮人思維”,第二個孩子或許就會開始計劃理財了。 盧梭說:
在金錢觀方面 如果孩子小時候 沒有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 后患無窮 培養(yǎng)出1000多名CEO的美國教育基金會會長夏保羅說: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義務更有責任去教導他們怎樣管理錢財,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逐步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善于理財?shù)男乱淮影嗳?/span>。 可當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時,家長們也真真實實面臨著這些不可回避的問題:
專業(yè)的事情請交給專業(yè)的人, 繪本館哈密瓜姐姐見太多身邊的人,因為從小沒有接受過財商教育,長大后無法正確管理自己的金錢,變成“月光族”、“卡債族”,不僅無法經(jīng)濟獨立,更有甚者因為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資金最后釀成慘劇的例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傳播學與經(jīng)濟學雙碩士的哈密瓜姐姐不忍再看到這樣的慘劇在我們下一代的孩子身上重演。她歷經(jīng)數(shù)年對個人理財、財商養(yǎng)成的鉆研,用最專業(yè)的角度和理論知識研發(fā)了這門《小小巴菲特少兒理財師》的課程。 課程已經(jīng)推出,更有名師聯(lián)袂推薦 新東方助理副總裁羅沫鳴老師 新東方教育集團副總裁施柯老師 TCL金融控股集團CEO杜鵑女士 |
|
來自: 長沙7喜 > 《經(jīng)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