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苦參20克,炒槐花30克,大黃10克。水煎服用,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如果辯證準確,其效立顯。 列位看官,這個方法沒有顯赫的出身,沒有非凡的來歷,有的只是實實在在的療效。它雖然只有三味藥,但是它們各司其責,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zhàn),所以對于痔瘡出血的治療很有價值。 中醫(yī)遣方用藥,首先得分析病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且看這便血一事,當今臨床上多屬實證,乃是大腸積熱所致。熱毒蘊積在腸內(nèi),不得滌蕩,迫血妄行,導致經(jīng)常出血。如此以來,我們對手首先就有一個“熱”字。另外,腸燥津枯,患者多大便干結,進而加重痔瘡。所以,通便也是很要緊的事情。從癥狀上看,出血不止令人心驚動魄,日久勢必加重血虛、津虧,所以止血乃是當務之急。 對“敵情”分析至此,我們可以調(diào)兵遣將了。列位看官,此方中炒槐花用了30克,乃是對癥治療的體現(xiàn)。槐花性味苦涼,入肝經(jīng)和大腸經(jīng),除了能清熱涼血之外,還有止血之功。炒槐花比生槐花,止血之功有所提升,清涼之性有所緩和。很明顯,我們就是取其止血之意。 方才說過,大腸內(nèi)熱邪蘊積乃是迫血妄行的根本因素。所以,我們要花大力氣清熱。且看那苦參,味苦性寒,入肝經(jīng)、腎經(jīng)、大腸經(jīng)和小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涼血、解熱毒的功效。再看那大黃,性味苦寒,入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有瀉熱的功能。自古就是涼血、解毒,清大腸濕熱的要藥。兩者配合,起清熱之功。 不過,這大黃在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即通便。它本來是治療由于熱結不通導致便秘的要藥?!侗静萁?jīng)疏》中說得好,大黃“便秘由于血少腸燥,而不由于熱結不通……法咸忌之”。也就是說,只有因為熱結不通導致的便秘,才能用大黃。而熱結,又恰是痔瘡便血的主要因素??梢姡?strong>大黃用在這里,是十分恰當?shù)摹?/strong>大便干結得到緩和,痔瘡這件事就會有一定緩解,對減少出血是有幫助的。 可見,此方的立意精簡,藥性專一,雖然沒有太過玄虛的理論作為支持,但也盡得中醫(yī)辯證之妙,是性價比較高的一個方法。 不過,任何中醫(yī)方劑都不是萬能的。此方對于實證有效,對虛證的痔瘡便血患者不適宜。尤其是脾虛而不統(tǒng)血的人,以及血虛腸燥的人,用此法更為危險。所以,使用前,我們務必請中醫(yī)師辯證指導,以免適得其反。 (特別聲明:本訂閱號所述方劑、方法,旨在讓網(wǎng)友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開拓治療疾病的思路,堅定康復的信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列位看官須將方法收藏后請中醫(yī)師當面辨證,確定符合實際情況后再行嘗試。切記,切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