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皮色有很多種,如灑金皮、棗紅皮、秋梨皮 .....而這其中,灑金皮以其艷麗的色澤,備受玩家們的推崇,正因如此,造假也十分猖獗。你被灑金皮所吸引的時候,又是否了解真皮與假皮的差別? 何為灑金皮? 灑金皮是籽料中最為典型的黃皮,皮色特征是,金黃的皮色灑狀分布在籽料的表面,且皮色很薄,薄薄的一層,若隱若現(xiàn)。 辨識真假灑金皮 通常而言,帶有灑金皮的籽料,都能賣個好價錢,利益驅(qū)使下,灑金皮的造假也就層出不窮了。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出判斷: 外觀 和田玉籽料灑金皮的皮子是呈金色,形如灑金狀,色澤艷麗明亮,質(zhì)地細(xì)膩溫潤。天然形成的皮色,分布不均,但色彩過渡自然。染色的皮,色調(diào)單一,“浮”于表皮。顏色無自然過渡,界限分明。 造假模仿出的灑金皮 底部保留灑金皮的彌勒掛件 皮色深淺 灑金皮表面所呈的顏色深淺,與玉質(zhì)結(jié)構(gòu)中的晶體顆粒密切相關(guān)。 如打燈觀察,可見較為明顯的玉質(zhì)顆粒結(jié)構(gòu)“浮出”玉表的部分,其中的顆粒狀顏色相對要深一些,而皮色深淺相間,通常在質(zhì)地密度好的籽玉部分較淺,恰似一朵“金花”。 對于染色皮來說,這種基于玉質(zhì)所呈現(xiàn)出的深淺變化,模仿起來,頗費周章。 皮色厚薄 皮色有厚薄之分,通常而言,灑金皮屬于薄皮。當(dāng)然,造假者也會想方設(shè)法將假皮做薄,這也需要參考其他特點,再行判斷。 帶灑金皮的雕件 毛孔 籽料灑金皮表面,有類似人體皮膚上的毛孔,仔細(xì)觀察,單孔相對獨立,孔與孔之間關(guān)系自然;假的通常用噴沙或人工刻劃形成,孔大小不一,表面有明顯的破壞痕跡,孔與孔之間要么連成一片,要么深深淺淺,看上去十分粗糙。 色素沉積 天然的灑金皮,一般毛孔的顏色較淡,且與周圍的皮色形成了自然的過渡關(guān)系。人工染色的假皮,在放大鏡下觀察,可見染料色素在毛孔或裂隙中沉積,色彩過渡不自然,顯假。這是人工染色造假的通病,大家一定要注意辨識。 和田玉造假 刮粉 這屬于破壞性測試,不建議自行嘗試。如您需要加工、打磨玉料,可刮下一些作為參考。天然灑金皮經(jīng)磨刮下來的粉,呈白色,而染色皮磨刮下來的粉,因色素沉積,而呈現(xiàn)出一些黃色調(diào)。 玉料加工的過程 灑金皮雕件欣賞 玉石圈流傳著“灑金皮下必有好肉”的經(jīng)驗談。如今,灑金皮的籽料,卻未必都有好肉。 原因出在了人們對灑金皮的定義更寬泛,自然市場上的灑金皮就變多了。所以,慧眼識皮色,對廣大和田玉玩家而言,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項技能。 和田玉中的二上皮色,具有很強(qiáng)的迷惑性,很多人難以區(qū)分,你有沒有區(qū)分二上皮的好方法,以及對二上皮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