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張無忌:我只要趙敏,因為我是佛

 昵稱20041990 2017-05-17

(文末鏈接有郭靖、楊過和韋小寶的評述)

在金庸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倚天屠龍記》是一部承上啟下的作品。往前是《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奠定了金庸小說厚重的深度;往后是《天龍八部》,將金庸的佛教思想發(fā)揚光大。

此外不為人知的是,《倚天屠龍記》里出現(xiàn)的人物角色僅次于《鹿鼎記》,雖然有不少配角沒頭沒尾,但從中可看出金庸創(chuàng)作野心之不斷增長。曾經(jīng)提過,《倚天屠龍記》之所以以「記」來寫,是出自《史記》,不同于《射雕英雄傳》之「傳」是寫人物傳記,《倚天屠龍記》是寫一群人的大時代,當(dāng)然由于金庸此時筆力尚未全勝,這本書中有不少地方是有缺漏的,這個問題直到金庸第二部「記」《鹿鼎記》時才有改變。

縱然如此,《倚天屠龍記》依然有著不可磨滅的藝術(shù)價值,而它的主角,張無忌,則是武俠小說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佛子形象。

一 張無忌與趙敏

張無忌為什么會選擇趙敏?很多讀者都會疑惑于這個問題。就連張無忌自己也不例外:

原來他(張無忌)適才間剛做了一個好夢,夢見自己娶了趙敏,又娶了周芷若。殷離浮腫的相貌也變得美了,和小昭一起也都嫁了自己。在白天從來不敢轉(zhuǎn)的念頭,在睡夢中忽然都成為事實,只覺得四個姑娘人人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們分離。他安慰殷離之時,腦海中依稀還存留著夢中帶來的溫馨甜意。

這段話出自第二十九章《四女同舟何所望》,趙敏、周芷若、殷離和小昭四個姑娘人人都美麗至極,也對自己頗有情意,若是能享齊人之福,那自是最好不過。但一方面金庸雖寫的是古代社會,卻用的是現(xiàn)代人價值觀;另一方面金庸也特地在書中點明,明教中人往往只娶一人——因此張無忌在書中必然只能選擇一位。

那么他選擇誰呢?

其實不必疑惑,毫無疑問是趙敏。

世間男女在一起,往往會被對方的特質(zhì)而吸引,但特質(zhì)只是人身上的一部分,會吸引旁人,能否互相包容、互相接受彼此的缺點,這才是兩個人產(chǎn)生感情并持久下去的基礎(chǔ)。而既然會向?qū)Ψ秸宫F(xiàn)缺點,那必然是毫無負(fù)擔(dān)和距離,不必?fù)?dān)心什么便可以最真實的自己示人的。張無忌和趙敏就是如此。

張無忌是明教教主、是張三豐的徒孫,是抗元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趙敏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汝陽王之女,是歷史上朱元璋最忌憚的元將王保保之妹,自己也始終站在剿滅六大派的第一線。那剩下三位呢?周芷若是峨眉派掌門,和張無忌屬于抗元統(tǒng)一戰(zhàn)線;殷離是金花婆婆的徒弟、張無忌的表妹;小昭是波斯明教教主、明教紫衫龍王之女、張無忌的婢女。

從人物關(guān)系看起來,張無忌無論是和周芷若、殷離還是小昭,關(guān)系都比和趙敏更安全,彼此理應(yīng)更加親密,但為什么張無忌偏偏會選擇趙敏,而且是義無反顧呢?難道只是因為趙敏夠主動嗎?

因為張無忌也被趙敏吸引了。

元大都的火鍋店,第二十七章《百尺高塔任回翔》里,趙敏跑來和張無忌吃火鍋,問他如果自己殺了周芷若,他會不會報仇,張無忌想了想,說:

「我爹爹媽媽是給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華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來年紀(jì)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卻越來越是不懂:到底是誰害死了我的爹爹媽媽?不該說是空智大師、鐵琴先生這些人;也不該說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該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類的人物。這中間陰錯陽差,有許許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兇手,我將他們一一殺了,又有甚么用?我爹爹媽媽總是活不轉(zhuǎn)來了。趙姑娘,我這幾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殺人,和和氣氣、親親愛愛的都做朋友,豈不是好?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別人也不要殺人害人?!?/p>

《倚天屠龍記》全書四十章,在后半部分才讓張無忌第一次說出自己內(nèi)心所想,正如金庸隨后寫道:「這一番話,他在心頭已想了很久,可是沒對楊逍說,沒對張三豐說,也沒對殷梨亭說,突然在這小酒家中對趙敏說了出來,這番言語一出口,自己也有些奇怪?!?/p>

為什么不愿對別人說?只對趙敏說呢?

我想答案在這里已經(jīng)快要出來了。

只有在趙敏面前,張無忌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有朋友說,張無忌始終忘不掉朱九真,他喜歡趙敏只是因為她是朱九真的升級,其實不然,他喜歡上朱九真時,朱九真只當(dāng)他是一個小廝,從未想過他的身份,他被朱九真欺騙時,卻驚覺朱九真和她父親看中的只是張無忌乃謝遜的義子,而屠龍刀在謝遜手上。

再往前看,張無忌送了楊不悔到楊逍處「便往山深處走去」,只因楊逍聽說他是武當(dāng)派弟子,心下有了愧疚。張無忌見楊逍如此,自不愿甘居人下。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張無忌實在是不愿受到這些身外之身份的影響。

周芷若雖然愛他,可周芷若也愛他的教主身份,第三十章《新婦素手裂紅裳》里,周芷若看到元朝皇帝和皇后出行,心中想到的卻是日后張無忌揮師北上,復(fù)我漢人江山,自己也能成為皇后:「韓林兒拍手道:『那時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楊左使和彭大師便是左右丞相,那才教好呢!』周芷若雙頰暈紅,含羞低頭,但眉梢眼角間顯得不勝歡喜?!?/p>

這一筆實在是妙,趙敏是兵馬大元帥汝陽王的女兒,從小就去征討群雄,手上有無上權(quán)力,卻愿意為了張無忌而扔下一切;相反周芷若在張無忌身旁,卻總是渴望著權(quán)傾天下——只因趙敏雖有權(quán)力,但她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實無權(quán)力欲,可周芷若卻恰恰相反。

同樣之于殷離,張無忌是曾阿牛,而她愛上的是那個兇狠的「張無忌」,第四十章《不識張郎是張郎》里張無忌也懂了:「張無忌陡地領(lǐng)會,原來她真正所愛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張無忌,是她記憶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張無忌,那個打她咬她、倔強兇狠的張無忌,卻不是眼前這個真正的張無忌,不是這個長大了的、待人仁恕寬厚的張無忌。」

那么之于小昭呢?這就更明顯了。從小昭和張無忌認(rèn)識的第一天開始,她對張無忌的稱呼就沒有變過:「公子」。第二十章《與子共穴相扶將》,小昭第一次出現(xiàn),自報姓名:「公子爺,我叫小昭。」第三十章《東西永隔如參商》,小昭在全書中最后一句話,此時她已經(jīng)當(dāng)了波斯明教教主:「我命人送各位回歸中土,咱們就此別過。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順?biāo)??!挂簿褪钦f,對小昭來說,張無忌從來都不是張無忌,他只是自己的公子,自己只是他的丫鬟。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能看出來,只有在趙敏前面,張無忌才不需要那么多的枷鎖身份,他只是自己,只是那個張無忌,無所謂其他的張無忌。所以張無忌會愛上她。

那么為什么張無忌如此不熱愛那些加在他身上的東西呢?

因為這些都是「名」,不是真我,而張無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佛子。

二 張無忌與胡青牛

對張無忌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是自己的父母嗎?儒雅的張翠山還是狡黠的殷素素?都不是。

是自己的義父嗎?是謝遜的學(xué)究天人還是他的暴力狂躁?都不是。

是自己的師公嗎?是張三豐的謙沖淡泊還是他的深不可測?都不是。

那是誰?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對張無忌影響最大的人其實是胡青牛。

胡青牛號稱「見死不救」,只因他向來只救明教中人,其實早年不是的,第十二章《針其膏兮藥其肓》里他自述道:「在我少年之時潛心學(xué)醫(yī),立志濟(jì)世救人,可是救到后來卻不對了。我救活了的人,竟反過面來狠狠的害我?!苟敲鹘讨腥瞬痪?,只因其妻王難姑擅長下毒,一心要和胡青牛比試是他醫(yī)道高明還是自己的毒術(shù)厲害,胡青牛實在是不愿王難姑再去毒人,才立下非明教中人不救的規(guī)矩:「于是我立下重誓,凡非我明教中人,一概不治,以免無意中壞了難姑的精心杰構(gòu)。要知我夫婦都是明教中人,本教的兄弟姊妹,難姑是無論如何不會對他們下手的?!褂纱丝芍@位胡青牛實在是一名真正的醫(yī)生。

張無忌不喜歡武功,也不喜歡權(quán)力,他喜歡救人。在遇到胡青牛之前,他是張翠山的兒子、殷素素的兒子,是武當(dāng)派掌門的徒孫,是天鷹教教主是外孫,是金毛獅王謝遜的義子,他身上光環(huán)那么多,對他來說卻沒有用。

他第一次展現(xiàn)自己價值,是在蝴蝶谷,是學(xué)了胡青牛的醫(yī)術(shù)后,救了常遇春,然后又救了那許許多多的武林人士。

胡青牛對他來說實在是半師半友極為親近之人,自學(xué)得胡青牛一身醫(yī)術(shù)和王難姑一身毒術(shù)后,張無忌的念頭就很明顯了,自己要用醫(yī)術(shù)和毒術(shù)救人。正應(yīng)了張三豐的那句話:「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shù)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沟詮膹埓渖剿篮螅瑥埲S自己也未免猶豫:「可是自從張翠山自刎而亡,他心傷愛徒之死,對天鷹教不由得極是痛恨,心想三弟子俞岱巖終身殘廢,五弟子張翠山身死名裂,皆由天鷹教而起,雖然勉強抑下了向殷天正問罪復(fù)仇之念,但不論他胸襟如何博大,于這『邪魔』二字,卻是恨惡殊深?!?/p>

張無忌卻沒有。

在蝴蝶谷的經(jīng)歷可以說是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事,在這里他意識到了生命的價值。正邪對他來說已經(jīng)模糊,但是生命在他心中仍然是最可貴的,他不愿報仇,不愿去殺那些逼死自己父母的,也不愿殺了金花婆婆給胡青牛報仇,甚至在后來,他還說過:「我生平最恨的是那個混元霹靂掌成昆,可是他現(xiàn)下死了,我又有些可憐他,似乎倒盼望他別死似的。」

這句話是在火鍋店說的,就如上文的引用,張無忌和趙敏在小火鍋店中,最為無拘無束時說的那番從未對他人說過的話:

「我爹爹媽媽是給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華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來年紀(jì)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卻越來越是不懂:到底是誰害死了我的爹爹媽媽?不該說是空智大師、鐵琴先生這些人;也不該說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該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類的人物。這中間陰錯陽差,有許許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兇手,我將他們一一殺了,又有甚么用?我爹爹媽媽總是活不轉(zhuǎn)來了。趙姑娘,我這幾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殺人,和和氣氣、親親愛愛的都做朋友,豈不是好?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別人也不要殺人害人。」

對張無忌而言,原諒和寬恕比一切都重要,他有慈悲之心,他對生命極為重視,他是佛子。

同樣是父親死亡,郭靖復(fù)仇、楊過想要復(fù)仇,而張無忌呢?

在第十章《百歲壽宴摧肝腸》里,殷素素對張無忌說:「這里許許多多人,一齊上山來逼死了你爹爹。你別心急報仇,要慢慢的等著,只是一個也別放過。」張無忌一對小眼從左至右緩緩的橫掃一遍,他年紀(jì)雖小,但每人眼光和他目光相觸,心中都不由得一震,然而他說:「媽!我不要報仇,我要爹爹活轉(zhuǎn)來?!?/p>

張無忌沒有想過要報仇。

以德報怨。

張無忌從出生就帶著原諒和寬恕的悲天憫人。張無忌出生那天,謝遜突然發(fā)瘋,自華佗創(chuàng)設(shè)五禽之戲起,少林派達(dá)摩老祖,岳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自唐而宋,逐步罵到了南宋末年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罵到了郭靖、楊過,連武當(dāng)派開山祖師張三豐也沒能被放過。

情急之下,殷素素正要生子,張翠山一人也絕非謝遜對手,眼見要死,小嬰兒哭啼了。

在第七章《誰送冰舸來仙鄉(xiāng)》里這樣寫:「只聽得嬰兒不住大聲哭嚷,突然之間,謝遜良知激發(fā),狂性登去,頭腦清醒過來,想起自己全家被害之時,妻子剛正生了孩子不久,那嬰兒終于也難逃敵人毒手。這幾聲嬰兒的啼哭,使他回憶起許許多多往事:夫妻的恩愛,敵人的兇殘,無辜嬰兒被敵人摔在地上成為一團(tuán)血肉模糊,自己苦心孤詣、竭盡全力,還是無法報仇,雖然得了屠龍刀,刀中的秘密卻總是不能查明……他站著呆呆出神,一時溫顏歡笑,一時咬牙切齒。在這一瞬之前,三人都正面臨生死關(guān)頭,但自嬰兒的第一聲啼哭起,三個人突然都全神貫注于嬰兒身上。」

謝遜此生極苦又暴躁,只在三次有過真正的平靜。

第一次是追殺成昆時遇到少林寺空見神僧,空見為了感化謝遜,不愿還手,任由謝遜將自己殺死,終于在一定程度上感懷了他,書中寫道:「他叫我殺人之際有時想起他?!拐蜻@等大慈悲,讓謝遜這樣一個狂傲不馴的人,居然對空見佩服有加:「張翠山以往聽他暢論當(dāng)世人物,大都不值一哂,能得他罵上幾句,已算是第一流的人物,要他贊上一字,真是難上加難,想不到他提及空見大師時竟然如此欽遲?!?/p>

第三次是謝遜和成昆最后一戰(zhàn),心愿了結(jié),終于放下恩怨,皈依我佛。

而第二次便是張無忌的出生。因此張無忌從出生起便帶有佛的氣息。

三 張無忌與倚天屠龍

張無忌似乎始終處于兩個對立面的分界線。

他的父親是正教俠客,母親是魔教妖女。

他出生在冰火島,「這島上既有萬載玄冰,又有終古不滅的火窟」。

他身處「射雕三部曲」前兩位主角的平衡點。郭靖,一身正氣,有儒家之風(fēng),一手降龍十八掌至大至剛,正義凜然,除惡揚善,堪稱一代大俠;楊過,至情至性,和黃藥師平輩論交,不羈禮法,自創(chuàng)的武功也是黯然銷魂掌,不拘一格天性使然有如道家魏晉遺風(fēng)。而張無忌的武功,則是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

九陽神功出自少林寺,書中有言:「他強由他強,清風(fēng)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褂袆e于「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馀」的《九陰真經(jīng)》,九陽神功是天下至陽,正如佛教見大性空的法門,光芒萬丈。

乾坤大挪移則更易理解,《易》有八卦,其中天乾地坤,正是最為對立又最為調(diào)和的一組,身為正派武當(dāng)張翠山和邪派明教殷素素的后人,張無忌從出生起就處于二者之間,自然擔(dān)負(fù)著調(diào)和二派的重任。

《倚天屠龍記》書名「倚天」與「屠龍」。「倚天」本意是寶劍,古書中屢屢有「三十六峯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安得倚天抽寳劍,把汝裁為三截」、「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因此「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代表的是暴力,倚天劍里面收藏的是武功秘籍《九陰真經(jīng)》和《降龍十八掌》。而「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里的「屠龍」,則是權(quán)力的象征,屠龍刀里頭是《武穆遺書》,它一開始在郭破虜手上,是抗擊蒙古的,后來兵書在朱元璋手上,一直是權(quán)力的交替。

那么張無忌是誰?

張無忌會的武功有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劍和圣火令神功,放眼江湖除了張三豐無人可比,堪稱是最高暴力的擁有者。

張無忌還是抗元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身為明教教主的他,終于號召起了天下的漢人,讓正邪不再互相爭斗,而是一心抗元,一旦成功,自己就是最高權(quán)力的擁有者。

但張無忌統(tǒng)統(tǒng)不要。

在書中,謝遜心中有大仇恨,楊逍會覬覦教主位置,滅絕性子偏激,周芷若足夠隱忍……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抱負(fù)。有抱負(fù)就必須配以相應(yīng)的能力,不是暴力就是權(quán)力。但為什么是張無忌成為了明教教主?

明教宗旨:「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p>

張無忌有抱負(fù)嗎?他有。但他的抱負(fù)不是自己的價值實現(xiàn),而是「倘若大家不殺人,和和氣氣、親親愛愛的都做朋友,我不想報仇殺人,也盼別人也不要殺人害人」,這樣的抱負(fù)超越了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是以一種佛子的態(tài)度降臨的。

所以只有張無忌,才能夠「排難解紛當(dāng)六強」。他選擇站在六大派那邊,則明教必??;他選擇站在明教那邊,則六大派必敗??伤吘购蛢蛇叾加醒夑P(guān)系,加上他悲天憫人之心,心中所想只有一件事:排難解紛。

所以只有張無忌,才能夠「百尺高塔任回翔」。如果說在光明頂上,張無忌還只是化解了一時的恩怨,那么萬安寺一役張無忌就可以說是直接救了六大派,縱然是對明教再有不滿,道義上也斷然無法和明教直接過不去了??章劥髱煹溃骸附穹舨皇敲鹘虖埥讨骱透魑幌嗑?,我中原六大派氣運難言。大恩不言謝,為今之計,咱們該當(dāng)如何,便請張教主示下?!箍罩谴髱煹溃骸钢性笈稍扰c明教為敵,但張教主以德報怨,反而出手相救,雙方仇嫌,自是一筆勾銷。今后大伙兒同心協(xié)力,驅(qū)除胡虜。」

所以只有張無忌,才能夠「天下英雄莫能當(dāng)」。光明頂是明教和六大派在對抗,萬安寺是明教和六大派和解,而少林大會過后,六大派終于甘愿聽從明教號令,一起抗元。張無忌的人格魅力和運用《武穆遺書》的本領(lǐng),加上手下朱元璋、徐達(dá)、常遇春用兵如神,漢人復(fù)興事業(yè)大有可為,終于讓眾人放下恩怨。

在武當(dāng)山上,張三豐就曾言道:「他能學(xué)到我的太極拳、太極劍,只不過是內(nèi)功底子好、悟性強,雖屬難能,還不算是如何可貴。但他能管束明教、天鷹教這些大魔頭,引得他們走上正途,那才是了不起的大事呢。」

其實并非是張無忌「管束」所致,張無忌的道一以貫之,曰寬恕。

郭靖會不解,楊過會自私,喬峰會迷惘,虛竹會癲狂,段譽會癡迷,令狐沖會閉上眼,張無忌呢?張無忌會「優(yōu)柔寡斷」。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后記里寫道:「這三部書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誠樸質(zhì)實,楊過深情狂放,張無忌的個性卻比較復(fù)雜,也是比較軟弱。他較少英雄氣概,個性中固然頗有優(yōu)點,缺點也很多,或許,和我們普通人更加相似些。郭靖在大關(guān)節(jié)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黃蓉來推動一下。張無忌的一生卻總是受到別人的影響,被環(huán)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

所以面對著倚天屠龍,張無忌絲毫不感興趣,他說:「世人似乎只盼別人都死光了,他才快活,大家學(xué)武功,不都是為了打死別人么?!?/p>

他出身在化外孤島,從小就不接觸這些打打殺殺,經(jīng)歷了一番之后,終于再次卸下那加在身上的種種身份,無論是武當(dāng)子弟,還是明教教主,和趙敏攜手歸隱。

只有趙敏,才能讓他成為張無忌,讓他甘愿一生為之畫眉。

結(jié)語 蝴蝶谷

在第二十五章《舉火燎天何煌煌》里,張無忌作為教主,號召群雄開第一次明教大會,選在了蝴蝶谷,胡青牛的蝴蝶谷。

他說:「本人今日忝代教主,常自想起本教兩位人物的恩情。一是蝶谷醫(yī)仙胡青牛先生,他老人家已死于金花婆婆之手。另一位是常遇春大哥,不知他此刻身在何處。我想,本教這次大會,便在淮北蝴蝶谷中舉行。」

開完會的第二天清晨,諸路人眾向張無忌告別。眾人雖均是意氣慷慨的豪杰,但想到此后血戰(zhàn)四野,不知誰存誰亡,大事縱成,今日蝴蝶谷大會中的群豪只怕活不到一半,不免俱有惜別之意。是時蝴蝶谷前圣火高燒,也不知是誰忽然朗聲唱了起來:「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眾人齊聲相和:「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歌聲,飄揚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張無忌想起如許大好男兒,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將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淚盈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